鄉村振興的雙田實踐
| 2023-01-31 11:28:17??來源: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縣富嶺鎮雙田村是福建省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該村位于龍(泉)浦(城)高速公路傍,距富嶺集鎮2.5公里。全村轄8個自然村2670人,土地面積25983畝,其中耕地3261畝,山地20846畝。黨的十八大以來,雙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村實現小康目標后,又馬不停蹄邁上了鄉村振興新進程。 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雙田村把黨支部建設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戰斗堡壘。完善常態化組織生活制度,結合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組織全村黨員和村委會干部重溫初心使命,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大討論,談目標,明任務,鼓干勁。把全村64名黨員思想統一到“擼起袖子加油干”上來。扎實開展黨員“四在前”競賽。即“正風守紀在前”——依照“六要”(村務工作黨組織要引領、村里的事情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作主、要監督、要滿意)群眾工作法,公開承諾實施大小工程項目,村主干不插手招投標;“勤勞創業在前”——每個黨員盡自己所能所長,積極參加經濟開發和生產勞動;“倡行新風在前”——帶頭遵守鄉規民約,樹立文明新風,不得沾染黑、黃、賭、毒和搞封建迷信;“搶險救災在前”——遇到災害險情,要首先關心群眾安危,保護群眾利益。“四在前”活動生動實在接地氣,村黨支部按季度將活動情況張榜公示,實行評比考核,接受群眾監督?!八脑谇啊被顒幼岦h員牢記初心使命,激勵起模范帶頭的精氣神,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黨支部的引領力、戰斗力。 因地制宜 發展六產業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產業興,鄉村才能興。雙田村根據資源秉賦的比較優勢,立足本村實際,堅持綠色理念,用心用勁,用足政策,抓好糧食、林業、油茶、茶葉、烤煙、工貿“六大產業”發展。 為確保穩糧增收,雙田村“兩委”每年入冬以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實來年水稻種植計劃。該村糧田面積3260畝,流轉集中9個種糧專業戶(戶均承包143.75畝)。村與承包戶簽訂承諾,逐戶檢查落實面積,杜絕拋荒或粗放種植。推廣科技,建立“田間檔案”,縣、鎮、村三級農技服務全程到位。通過改造低產田,提升灌溉、防澇、防旱基礎設施,幫糧農解了難事,筑牢旱澇增收基礎。隨著糧食產業發展,全村大、中、小型農機具已達300多臺,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該村加強天然林保護,持續人工造林,松、杉用材林達到4307畝,闊葉林5474畝。適度開發林下經濟,加大對經濟林管理力度。如毛竹林推廣豐產高效技術,竹、筍兩旺,面積發展到6859畝。 工貿創收是雙田獨具優勢的增收致富產業。村兩委多年如一日與長年在外創業的這些村民保持“熱線聯系”,真誠為他們“留守”在家的親人排憂解難。平時重點走訪、慰問,每年春節邀請茶話座談,聽取他們對村里事業和村“兩委”工作的意見、建議,也讓他們在外能安心創業創收,記住鄉愁。全村穩定在上海、杭州等地經商務工有200多人,年創收入超過1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現資產千萬元以上就有約60戶。 鄉賢回歸 助力興家園 黨的好政策使在外創業的雙田村村民闖出了一番事業,在不同行業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村黨支部書記吳明標20多年前就是辦企業能人。他和村“兩委”干部深知,村里在外的1000多位鄉賢能人,是發展產業經濟的一筆巨大財富。他們見識廣、眼界寬、腦子活,多有愛土愛鄉情懷。只要村“兩委”真誠相待,創優環境,是能夠帶回適合家鄉發展的好產業、好項目的。 在縣、鎮領導的支持下,村“兩委”擔當作為,積極實施能人和項目“雙回歸”工程。探索以集體土地入股的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行村企、村社(合作社)共建共贏。經過“六要”決定要上的產業項目,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同時協調好投資主體的用地、用工等相關工作,獲得企業15%的股份。為鼓足企業信心,村承諾初創企業8年后再參與分紅。幾年來先后引進豐溢茶葉、特色水果采摘園等鄉賢企業回村落地,總投資額達5000多萬元。福建省知名企業家、鄉賢吳敬勇在家鄉流轉土地500多畝,投資2000萬元創辦集旅游、觀賞于一體的特色水果采摘園,累計安排200個村民就業,帶動村民增收20余萬元。2020年,退休干部吳榮成等鄉賢投資300多萬元建成浦城歷史名相“吳氏三賢”文化園,成為雙田一大文化亮點,游人爭相的“打卡”地。(張先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