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筍
| 2023-01-03 11:25:09??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作者:楊華斌 挖冬筍 鄉間趣事多,挖筍算一件! 閩北山城的竹林是講信用的,兩年一次的大年從不爽約,冬筍如期而至,就像我對家鄉牽掛,常回家看看的歸期!每到周末,我便會帶上妻兒,回到生我養我的小山村,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同時也和竹林赴個約。 我的家鄉在古樓鄉崗里村溪洲,這里目之所及都是郁郁蔥蔥的竹林,每當你看到竹林竹葉濃綠、林地被勤勞的農民清理得干干凈凈的時候,這就說明竹林今年是大年。泥土之下便萌發著大年的饋贈——冬筍。 竹筍有冬筍和春筍之分,冬筍內斂珍貴,春筍慷慨卻不值錢!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挖冬筍。寒冬時節,廚房邊上的水缸里結了足足兩公分厚的冰,天氣越冷,冬筍越貴。為了多挖一會冬筍,父母親一般凌晨五點多鐘就起床燒灶煮飯,而我也不像周末住在城里時,早上睡到八九點。隨著父親的一聲叫喚“小弟,起床吃飯了”,六點多鐘我也就直接穿上能上山干活的衣服,像極了兒時正月初一早起穿新衣的場景。 吃過早餐,挖冬筍的第一件事便是確定去哪挖了,農村人質樸,大年的竹山,一般是自己挖自己的山,不會去侵犯別人的東西,當然也會熱情的邀請別人去自家的山挖。我家的竹山分得較為偏遠,而且貧瘠。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以“有伴”為名,拉著父母親、還有三嬸前往較近經過人家同意去挖筍的竹山。帶上干糧和編織袋,綁好柴刀,背上山錐出發。 冬筍深藏土層之下,要想挖到它絕非易事。對于常年上班的我來說更難。還好有極少數的冬筍太想“出頭”了,它們便會在土層表面里留下蛛絲馬跡,這個時候你只要找土包和新鮮的裂紋,便可以找到它們,一挖一個準。當然也有例外,經常會把山老鼠和嫩竹編拱成的土包裂紋當成是冬筍,碰到這種情況往往會有一絲失望加上喃喃咒罵幾句。在找土包和裂紋這個挖冬筍最省時省力階段,自恃還年輕的我眼睛較快,會厲害一些,還不時的在他們面前炫耀一番,每當找到冬筍時,便會對不遠處的他們叫一聲“我又挖到一個了”,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大裂縫,挖到一窩有五顆一斤左右的冬筍,我心里甚是興奮,母親和三嬸也投來了羨慕的眼光。 也許是受冬筍誘人價格的驅使,人們很舍得賣力去尋找它。一些容易長筍的竹山很快便會被翻了個遍。這時想要挖到冬筍只能靠另外一種耗時耗力的方法——跟竹鞭,這也是最能考驗耐性和耐力的方法。跟竹鞭沒有太多的技巧,只要找到粗壯硬朗的竹鞭,沿著竹鞭生長的方向一路挖去就行,運氣好的時候挖到白嫩成把的筍根,如獲至寶,用手一扣筍根清脆斷裂開來,那時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大聲呼喊著:“你們快來看這是不是筍根。”這時挖筍的勁頭也不知從哪來,縱使這根冬筍被竹鞭壓著,或是藏在樹根里,也能三下五除二的把它給揪出來。 然而跟竹鞭大多時候是在做無用功,往往跟了很長的距離卻一無所獲,這時便會疲憊不堪,渾身乏力,再也提不起斗志,這邊坐坐抽根香煙,那邊靠著毛竹望著天空,一天下來注定收獲無幾。而老練沉穩的父親那邊卻是收獲滿滿,我發現父親可以窩在一小片的地方挖上一整天,走近一看地上到處是挖上來長著筍根的大冬筍。父親催促著我說:“趕緊挖了,挖筍就是要挖的。”想想也是,挖冬筍沒有很多捷徑,只要肯賣力,就會有所收獲。 冬日的太陽落山得早,一般挖到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就會回家,挖不到筍的日子更是歸家心切。母親的膝蓋疼,一般我們倆人的筍我一個人就能背回。而父親總是能背著屬于他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獲回家。一天挖的冬筍一般可以賣到兩三百元,“挖冬筍真有錢”父母親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知足。挑剩下小的、挖破了的冬筍,剝殼焯水,加上自家腌制的咸肉,熬上一鍋冬筍咸肉,這便是對我們一天辛苦過后最好的犒賞。 晚上,農村人都睡得早,“入鄉隨俗”,我也拖著疲憊的身體,伴著靜謐的夜色,昏暗的燈光早早入眠,夢中滿是土包裂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