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意義與典范價值
| 2022-12-20 15:47:2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他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成就,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戰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不但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影響深遠,而且極大拓展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對人類社會探索更和諧、更文明、更美好的現代化模式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突出的典范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現代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人類跨入現代化至今僅300多年的時間里,不同國家和地區相繼主導現代化進程,成為全球新科技應用與產業變革的先導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促使現代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擴散到全球范圍,創造了豐碩的現代化物質成果和多樣的現代文明。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將中國式現代化帶向世界舞臺中央,深刻改變了全球現代化格局,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先導、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全球現代化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重鎮以及現代化新理念新價值新模式的重要倡導者與示范者,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具有時代意義的現代化道路。 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代表民族意志、反映民族意愿、體現民族優勢的現代化之路,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與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統一起來,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凝聚起全體人民守正創新、前行不怠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具有更強大的發展基礎與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更加可期可盼。 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資本化的話語霸權,以成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讓科學社會主義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制度“單一性”和“排他性”,實現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成功結合,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可行性、可借鑒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從人類現代化發展史看,中國式現代化驗證了現代化的多樣性,對全球現代化作出了重要的原創性貢獻。現代化是多樣性與一致性的辯證統一。中國式現代化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目標,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發展愿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展示出顯著的后發優勢,破除了西方資本主義強加給全世界的現代化“定理”,擺脫了依附發展、梯度進化的歷史宿命,為世界上其他期盼堅持獨立自主、立足本國實際推動現代化建設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樹立了新典范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天下觀,展現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注、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大國風范,積極向全世界分享現代化經驗和模式,拓展了現代化的內涵,對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更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和更全面協調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典范價值。 形成了在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典范。“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典型特征。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快速推進現代化,其艱巨性和復雜性世所未見。中國式現代化將人口規模轉化為發展優勢,將改革開放作為發展動力,協同推動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帶領14億多人民攜手邁入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為世界上其他期盼通過高質量發展后發趕超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 探索出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典范。中國式現代化在發展后發性與不平衡性中頑強崛起,同人口貧困問題作了艱苦卓絕的長期斗爭,將反貧困問題作為現代化的關鍵目標,開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中國開啟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和分配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做大共同富裕“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新路徑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價值追求,避免陷入以資本為中心、貧富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窠臼,極大豐富和拓展了公平發展的現代化旨趣和內涵,為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解決現代化建設中的貧困問題和公平問題,更好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樹立了“五位一體”協調推進的現代化典范。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傳統依賴經濟指標的現代化價值評價范式,形成了涵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內涵,極大豐富了現代化的內涵與評價標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依靠高質量發展創造豐富的物質文明,而且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相協調,倡導更全面協調、更多元包容、更可持續的發展,打破了以往單向度發展、不均衡發展的現代化路徑限制,為形成物質富裕、精神富足、政治先進、生態和諧的更全面的現代化指引了光明前景。 ◆增強歷史主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心任務鮮明突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愿景和價值坐標,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內在邏輯與必然聯系。踏上新征程,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而團結奮斗。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宗旨同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主題有機統一起來,注重處理好現代化進程中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促進目的與手段、公平與效率、質量與速度相統一,著眼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等影響人民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的關鍵問題,不斷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使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民共同富裕同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實現人民精神富有、文化自信自強。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提升文化對外傳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同發力中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讓精神富有、文化強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標識,為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傳承綠色文明、實現永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認識論層面揭示了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休戚與共、共存共榮的內在邏輯。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要傳承和發展“綠色文明”,以綠色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亮底色,加快構建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綠色發展引領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永續發展創造充足空間、注入綠色活力,為人類建設更可持續、更文明繁榮的現代化作出時代貢獻。 堅持和平發展獨立自主,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和平發展是最可持續、最能給全人類帶來福祉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要始終堅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觀,秉持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國際視野,堅持“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發展觀,始終堅持獨立自主這一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精神之源,立足本國實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屬于中國自己的現代化成果和經驗,為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增強信心,做全球現代化的重要貢獻者和領航者、世界和平共贏的倡導者和維護者,為促進人類社會繁榮發展作出中國新貢獻。 (執筆:福建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孫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