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把鏡頭對準自己
| 2022-11-09 17:41:17??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他們,是事實的追尋者,一直在路上,記錄世界的真相,守護初心與擔當;他們,是時代的瞭望者,永遠立潮頭,聆聽細微的聲音,見證時代的回響。 疫情來襲,他們深入防控一線,逆行而上,不懼危險; 鄉村振興,他們扎根田野大地,記錄當下,放眼未來; 民生熱點,他們與群眾面對面,反映問題,解決困難。 …… 簡潔的言辭,犀利的目光,認定了方向,全力地奔跑,新聞工作者,永遠在路上。 今天,我們把鏡頭對準自己。 今年的11月8日,是第23個中國記者節。今天,我們把鏡頭對準自己,一起來看看最真實的我們。 直擊一線,我們在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10月23日,石陂鎮突發疫情。疫情發生后,在縣委宣傳部統籌調度下,按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要求,縣融媒體中心所有人員到崗到位、隨時待命。視頻部主任李玄,記者柳浪漫、余恒毅組成前線報道組,義無反顧奔赴疫情防控一線。 來到疫情防控核心區域,他們用鏡頭記錄下核酸檢測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和堅守,見證了公安干警深夜還在巡邏執勤的責任和擔當,目睹了黨員干部、網格員和志愿者們的艱辛和汗水……
“每天都加班寫稿、剪輯到深夜,就是想把一線的真實情況、溫暖瞬間第一時間發布出去。我們的腳上都起了水泡,累到只要一坐下,就能睡著。”柳浪漫說,“在石陂十幾個日日夜夜,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但當看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眾志成城,上下一心抗擊疫情,所有的辛苦和疲憊都忘了。因為我覺得這是新聞記者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越是艱難時刻,就越應該沖在前面。”
▲搶險救災一線總少不了新聞人的身影 危急關頭,挺身而出 這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該有的樣子! 防控一線,我們在 越是艱難越要向前,越是危險越要挺身而出。10月27日凌晨2時30分,浦城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王烜接到上級“馳援石陂”的電話通知,他簡單收拾行李后,便隨隊來到石陂鎮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他與隊友們通過建立居民微信群、物資需求保障APP、特殊需求上報采集小程序等,及時精準了解群眾動態和生活物資需求,根據居民需求,他們及時把液化氣、藥品、生活物資等送到群眾家門口。
▲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在疫情防控一線,還有許多浦城融媒人的身影。柳志勇、曾劍峰、吳將妹、程張寰擔任核酸采樣隊隊長,帶領采樣隊進入村(組)、社區、企業和居民家中進行多輪核酸采樣,隊長工作千頭萬緒,他們處理得井井有條;吳倩、柯聰擔任采樣隊轉運員,及時將核酸樣本轉運至中轉站,沒有出現一絲差錯;張正曉、張建英、徐穎、葉永仕、任劼、葉國波、孫峰、吳蘇華、倪杉、王春蕾、孫皓、周榮、連麗云、周曉芬14位同志擔任網格員,主動到社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積極協助區域核酸采樣隊做好采樣工作……這些同志大多是一線采編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有的還身兼數職,在接到防控任務時,他們二話沒說,立即沖向一線,有時連飯都沒顧得上吃。當一線防控任務結束后,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及時返回工作崗位,加班加點也不讓手頭的工作落下。 守正創新,我們在 守正創新,是夯實媒體融合發展的基石。縣融媒體中心作為我縣官方媒體,承擔著傳遞黨委政府聲音、發布權威信息的重任。浦城融媒人,用鏡頭記錄變遷,用文字見證發展。 我們始終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精準策劃新聞選題,深入一線采訪,與讀者同行,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步,以敏銳政治頭腦,獨到的新聞視角,犀利的文風筆觸,創作了大量反映時代主題的新聞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月以來,我們已在市級以上主流媒體上稿合計3321條(篇),其中,在學習強國上稿200條,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刊播127篇(條),省級媒體刊播421篇(條),市級媒體刊播2633篇(條);“浦城新聞”新媒體平臺共有1萬+作品200余個,10萬+作品39個,其中《感謝有你,逆行而來!》短視頻瀏覽量超過30萬、《浦城縣2022高考捷報》瀏覽量達46.6萬;在新華社客戶端等媒體平臺發布的50萬+產品達到40條。此外,《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時節采摘忙》在CCTV-1套“晚間新聞”欄目頭條播出,并在CCTV13、CCTV2的“新聞直播間”“午間新聞”等欄目滾動播出,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柳志勇 袁野) 在新征程上 我們將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 用一個個文字 一幀幀畫面 記錄浦城人民開拓進取的鏗鏘步伐! |
相關閱讀:
- [11-09] 浦城縣委主要領導看望慰問新聞工作者
- [11-09] 浦城縣召開專項債項目工作推進會
- [11-08] “以車為家”守護萬家平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