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樹下故事多——浦城縣政協提案辦理故事
| 2022-09-27 09:25:22??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石陂鎮布墩村,嶄新的“千樟公園”正在建設當中。 該村現存500年以上古樟樹17棵,其中一棵千年古樟樹,為浦城現存最大樟樹。 村里的老人們有個習慣,喜歡在這棵大樹下講故事。村里的老人、老支書張乾發,就喜歡講述一個和村民們利益息息相關的故事。 2006年10月,村兩委好不容易籌了3萬塊錢要給村民建籃球場,明明是件好事,卻遭到了大家的強烈反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校園里的紅領巾故事角 朱素春/攝 “當時村里的想法是想做公益事業,但是大家就是不同意。經過對許多老黨員、老干部的走訪,才發現是村民們總覺得村里做事情沒有經過大家同意,不透明、不公開,所以大家才不同意。”張乾發說,聽了這個意見后,村兩委干部覺得只有將這件事全面地向村民公開,才能將好事辦好。于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組織戶代表宣傳新村建設的規劃,籃球場和農民公園建設的意義,同時將各項村務一一公開。結果鄉親們不但同意了這個方案,還主動出工出力、全程監督,最后既省時又省錢,還提高了工程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村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更高了。 這個做法,經過浦城縣委的及時總結提煉,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完善,最終演變了“六要”群眾工作法(村里的事黨組織要引領,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村里還配套建設了議事亭,好讓村民們廣泛參政議政。古樟樹下講故事的傳統,也被縣里總結成了“故事會”,把講故事融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到傳播社會正能量功能上。 古樟樹下講故事,議事廳里說村務,也成為了村民們的共識。但是原先的議事亭建設時間較長,比較陳舊,村里的古樟樹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配套建設,沒有一個大大的公園。這始終也是村民們的心愿。 作為“六要”群眾工作法的發源地,近些年,布墩村被列為成為省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村里發展有聲有色。為此,村里也萌生了以布墩村千年古樟為基礎,以“六要群眾工作法”為平臺,建設“千樟公園”的想法。 “建設公園的想法固然好,但是資金卻是個大問題。現在我們各種資金都有具體的用途,所以雖然大家都想建公園,但是一直沒有錢。”村支書吳承斌告訴記者,一次縣政協的調研活動,給了他解決問題的契機。“為了幫助縣里解決關于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些‘小事’‘急事’,我們政協設立了每年200萬元提案辦理專項資金,推動專項項目建設,實現當年建成。”石陂鎮的一名政協委員告訴吳承斌。 在縣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上進行提案后,經過相關的遴選、調研、審核程序后,很快縣政協就決定給予20萬元的補助資金。“目前我們的公園已經在進行相關配套設施的施工建設,預計年底就可以建成使用。”吳承斌說,屆時,村里可以以該公園為陣地,進一步深化“六要群眾工作法”,作為村民民主協商、建言獻策、休閑娛樂的場地。 “浦城縣黨委政府重視支持政協工作,為確保政協有地位有分量有聲音,2018年以來縣財政每年預算資金200萬元,專項用于提案辦理落實。”縣政協主席鄭輝說,近年來,縣政協團結帶領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建諍言、獻良策,通過提案積極履職。截至2021年12月底,所有立案的提案已經辦復,辦復率為100%,滿意率為97.4%。其中,問政“小事”、解決民生難題的提案辦理專項資金,累計為98個項目補助資金800萬元,達到項目完成度好,群眾滿意率高的成效。今年,16個涉及浦城縣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案已被納入專項資金補助計劃,在年底前將全部完工。 “建籃球場有故事,建公園自然也得有故事。”在布墩村,張乾發時常察看公園的建設進度,“到時候,我會編成‘一個提案建成一個公園’的故事,講給村里的年輕人聽。”(袁野 張依婷) |
相關閱讀:
- [09-27] 浦城:立“竹”資源 奏響綠色振興進行曲
- [09-26] 住浦城縣南平市政協委員到順昌縣開展年度視察活動
- [09-26] 縣委主要領導調研糧食安全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