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情懷
| 2022-09-26 10:28:57??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中國人食筍歷史悠久,早在商朝竹筍就已成為人民餐桌上的食品。竹筍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雅食,故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客中常有八珍嘗,哪及山家野筍香”等詩句來贊美竹筍的美味與清香。 浦城的明筍干制作歷史悠久,加工技藝代代相傳,在清朝當過貢品,故又稱“閩筍”,我出生在山下鄉農村,從扛得起鋤頭的那天起就與竹筍結下不解之緣,從小跟隨父輩們學習明筍干的制作技藝,初中畢業就自主開始加工壓榨筍干。由于當時交通、物流、網絡等方面還不發達,筍干銷售渠道不通暢,價格極低,記得當時只有三至四元每斤筍干,還很難賣出去,有時還上年存下年。當時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打開筍干的銷售市場,1997年我到石獅市經營泡發水筍。剛開始一天只能賣個一、二百元,當時的閩南人還不怎么愛吃筍,對他們來說,筍還是很陌生的一種蔬菜,由于我們長時間的堅持,不斷地向消費者推薦,慢慢地閩南人也習慣吃筍了,一天也能賣個五、六佰元,再后來就能賣到一、兩千元了,年收入也從原來的兩三萬元增加到六、七萬元左右,到后來甚至一年還能掙個十來萬元。對于一個農村窮小伙來說已經很知足了,因為當時打工工資一個月才六、七百元。 當掙到第一桶金時,我就把家里干農活的哥哥和初中剛畢業的侄兒們全部帶到閩南各縣市泡發水筍行業中。至今,我們家族還在經營明筍干加工行業,現在一家人也能泡發一、二十萬斤筍干,拓寬了市場銷售渠道,也解決了部分村民的筍干銷售難題,帶動了家鄉的經濟發展。 隨著農村毛竹山的快速發展,筍干加工的農戶也越來越多,由于筍干市場不穩定,村民的銷售渠道也單一,2007年我覺得回到家鄉做起筍干的生意,幫助農民銷售筍干,賣給全國各地做泡發水筍的客戶。 從泡發水筍到賣筍干,將近二十年,對筍干這個行業還是比較了解熟悉,因此我發現近年來真空包裝的筍片在市場走勢較好,為了抓住機會,2017年我和同村的馮有才合伙創辦了“浦城縣興竹竹筍加工廠”。憑著長年累月不斷積累的豐富經驗,生產的“竹歌翠舞”脆筍片得到全國各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俗話說得好,干一行要專業、專注、專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2019年本人被評為浦城明筍干制作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2021年“閩北筍干傳統制作技藝(浦城)獲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的“竹歌翠舞”脆筍片還入圍武夷山水品牌和浦城縣首屆“十佳旅游伴手禮”。 浦城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閩江源頭海拔高,日夜溫差大,雨水充沛,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造就了浦城山下筍干的優良品質,加之農村的傳統加工技藝,經過挖筍、剝殼、蒸煮、漂水、壓榨、洗筍、二次壓榨、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做出的明筍干大小適中,顏色金黃,口感滑嫩脆爽,2018年“山下筍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作為浦城明筍干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我深知責任也大,在帶領村民做好明筍干加工工藝的同時,還得不斷創新延伸產品,拓寬筍干的銷售渠道,才能促進竹筍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增收,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