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酒之“包”
| 2022-09-05 10:25:16??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一說到酒,我腦海中立即涌現王翰的這首《涼州詞》,深感詩中的這位為國戍邊的英雄達到了喝酒的最高境界。戰前暢飲,帶醉殺敵,醉臥沙場,酒在此詮釋了他最高的使命。詩中的英雄出征之前飲的是什么酒,真的是溫和柔綿的葡萄酒嗎?我寧愿相信他暢飲的是同他一樣充滿力量與豪情的我家鄉的美酒——浦城包酒。 包酒浦城特出,高山小鎮九牧釀造包酒的歷史尤其悠久。包酒釀造技藝并不復雜:取本地上等單季大冬糯米,用山泉水浸泡、蒸熟,加上甜酒曲,冷卻發酵,釀成酒釀,再按一定比例,兌上用糯谷蒸餾而成的谷燒白酒,封壇后藏入地窖陳化。 包酒的特別之處就在于這“包”字。包酒之“包”可謂意味深長,我們不妨端起酒杯來細細品味: 包是包容。包酒即燒酒包米酒,米酒包燒酒。米酒與谷燒,一個柔醇,一個剛烈,本如水火,但他們卻互相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經過時間的造化,吸天地之精華,采日月之靈氣,竟演繹出意想不到的美妙境界——既有米酒之柔,又有燒酒之烈;既呈紅酒之色,又含白酒之味。明萬歷《浦城縣志》載曰:“色似琥珀,其味醇濃。”清朝著名學者梁章鉅數居浦城,必飲其酒,每為之傾倒,并贊之:“余謂必求琥珀光者,惟浦城之紅酒(包酒)足以當之,似此色香味俱佳,再得藏至五年以外者,當妙絕天下矣”;“若貯至十年,恐海內之佳醞,無能出其右者矣”。 想不到包容竟創造出如此美好之境界。 由此也讓我想到浦城人的包容好客之性。浦城,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之地,自古為北上南下水陸碼頭,三省商賈云集。浦城人從不排外、不欺生,來者都是客,廣納天下朋友,為外地人留足生活工作空間。你看,福州人在浦城有偌大“三山會館”,城內一整條街道叫“江山街”,我的老家九牧鎮上街頭聚居的也多半是浙江人。廣豐篾匠、溫州木匠、永康補鍋匠、安徽鳳陽婆等手藝人到浦城謀生,與浦城老鄉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床,與老浦城人親如兄弟姐妹。浦城人的包容性可見一斑。浦城的方言也是五彩斑斕集大成,縣城以南講閩北方言,縣城及以北說儂吳軟語,北部邊界地區講下府腔、北方官話,東北部地區講龍泉話……但大家都是“頗勝儂”。浦城人還特別善于學習,樂于接受他鄉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所以她雖地處偏隅,但人們生產生活永遠立于時代的潮頭,甚至引領著時尚。正是浦城人無比包容的特性,成就了南浦這一方美麗的天地。 包是包藏。包酒封壇后,早年民間在屋外菜園子里挖地三尺,藏酒于土,或藏入地窖,待之數年,窖藏的時間長短,決定酒的品質,年代愈長,酒質愈醇。啟封后加入枸杞、桂圓、紅棗,當歸、杜仲、參須,再藏一段時間,即成色澤金黃、醇香怡人,口感甜蜜之瓊漿。“藏”,在此十分關鍵,不僅藏酒,更需藏心,數年之中人們得把喝酒的欲望埋入心底,慢慢等待,有此忍耐才得以收獲最終的甘醇。 包酒還包含警示之意。每到外地差旅,當地人一聽說是浦城人,無一例外第一句話就是:“哇,到浦城喝包酒喝醉了!”是的,外地人蒞浦為客,初嘗佳釀,無不被包酒的醇厚香雅迷惑貪歡:初喝之味如甘飴,一杯下肚,喝酒信心驟然大增,覺得如此甜釀,喝他個八杯十杯不在話下,于是頻頻舉杯……主人呢,見客人歡喜,不管是出于待客之道還是為人禮貌,不便明說,只舉杯作陪,盡客之歡。客人盡興下桌之后,不久深厚的酒勁逐漸上來,一會兒就爛醉如泥不省人事了! 美味固然人人喜歡,但有時也包含魅惑假象,誰要是把持不住尺度對其毫無戒備之心,即便英雄好漢也會在其中迷失了自己。酒如此,金錢、權力、美色,莫不如是。“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如今早已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浦城包酒,在舉杯暢飲盡享甘醇之際,讓我們對其深藏杯中的人生真諦也一起品品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