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人文學科建設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 2022-08-29 17:18:34??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數字技術發展是工業革命以來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歷史變革,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必須緊緊抓住數字技術發展的時代機遇和現實動能,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實現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以數字人文學科建設推進福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是福建哲學社會科學積極融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時代進程的重要路徑。 以數字人文學科建設推進福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和優良的發展環境。早在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在計算機和互聯網尚未普及之時,深刻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極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地作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數字福建奮斗目標,開啟了福建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進程。“數字福建”建設,正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福建省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數字福建”建設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時至今日,福建成功舉辦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了大量福建經驗、福建案例、福建技術和福建產品;數字政府建設領跑全國,省級數字政府總指數名列前茅;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發展土壤優渥;數字經濟態勢喜人,成為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動能、主引擎;數字成果全民共享,日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數字福建”建設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與數字福建的發展水平與發展需求相比,福建數字人文學科建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需要在機構設置、理論引領、融合創新、特色發展等方面做深入思考和主動調整,更有力地助推福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第一,完善福建數字人文學科的機構建設。福建省內高校需重視數字人文學科相關的機構建設。目前,省內僅少數高校如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閩江學院設有與數字人文相關的研究機構,但這些機構主要基于數字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呈現出明顯的“數字”重而“人文”輕的屬性,更像是“數字”學科而非“數字人文”學科,缺乏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關注。國內高校中,繼武漢大學2011年設立了中國大陸首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后,南京大學于2018年成立數字人文創研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于2019年在信息管理系建立校級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上海師范大學于2020年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于2021年成立數字人文中心。這些機構都關注數字時代的人文焦點,推動數字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與傳播轉型。 第二,增強福建數字人文學科的理論引領。數字人文依靠數字技術推動人文及相關學科的理論分析和研究創新,提供了某些可以重復和推廣的研究思路和操作技術,拓寬了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空間。但數字人文的本質是人文,需要擁有對自身“是什么”“做什么”“為什么做”等問題的自覺理論思考,需要統籌考慮數字技術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維度。福建數字人文學科建設,需在現有的數字技術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從技術應用層面向數字人文理論思考的跨越,即實現人文思維對數字技術發展的引領和前瞻,而非滿足于數字技術的社會化應用和普及,或甚至以數字技術接管和替代新時代的人文思考。數字人文的人文學科屬性至少要承擔兩個層面的理論責任:首先要運用數字資源和技術能力推動人文研究的深化,推動人文學科新問題、大問題和難問題的研究進展;其次要注意技術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的技術哲學理論,關注數字技術理論與傳統人文哲學理論的對話和融合。增強數字人文學科的理論引領,將為福建數字人文學科建設乃至“數字福建”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第三,推動福建數字人文學科的融合創新。數字技術具有穿透學科知識壁壘的能力,數字人文學科的發展要求在多個層次上實現融合創新。首先是不同知識體系的學科間融合創新。數字人文的發展,要求傳統哲學社會科學與數據科學、網絡科學、認知科學、統計科學、工程科學之間建立起新的知識聯接,實現知識內容的融合創新,生成立足于時代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這種深度融合既發生在文、史、哲、語言學、檔案學、藝術學、心理學等傳統人文學科內部,也發生在文科、理科、工科、醫科等大學科領域之間。其次是人文學科知識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即人文內容的數字化應用發展。這個深度融合的創新發展過程,將推動傳統人文學科重大問題的創新性解答,并對新發現的時代問題和時代需求作出積極回應。第三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發展。數字人文的發展必然進一步便捷各文明之間的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通。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數字人文的發展必然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推動各文明之間的深度對話和融合創新。 (陳舒劼 作者為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推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