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剪紙:讓幸福生活躍然紙上
| 2022-08-25 15:11:23??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8月24日訊(通訊員 祖碧霞)剪紙,是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帶著各自民族和民俗屬性,培育著我們的審美觀念和習慣。浦城剪紙與其他民間文化一樣,以民俗文化為載體,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與繁衍,生生不息。它流傳久遠、樣式多、基礎深,顯示出它最貼近民眾的文化魅力。 浦城剪紙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郁,在浦城的各種民俗活動中,它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附著于生活,充實著生活,以其特有的方式表達著浦城人對未來的追求,對生活的信念,對美好的憧憬,體現著浦城人的一種最普遍的審美價值觀和精神寄托。浦城剪紙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每種紋樣背后均有延伸含意,開創了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之先河。2007年,浦城剪紙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浦城縣被文旅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批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有省級傳承人3人,市級傳承人2人,縣級傳承人38人。 盛興元明,風行民間 浦城剪紙歷史悠久。西晉時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傳入并深得浦城人喜愛。經唐、宋長足發展,元、明興盛繁榮,至清代,藝術水平與使用均達鼎盛,形成既含中原文化遺風,又具閩越土著文明印跡,既有北方粗獷大氣、淳厚拙樸,又有南方細膩纖巧、純凈秀氣的藝術風格。明清時,浦城剪紙開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之先河,對江南乃至全國的“禮品花”剪紙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剪紙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浦城縣臨江扁山村,剪紙用于農家喜事上 李虹 攝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著名文學家梁章鉅寓居浦城。后在其所著《歸田瑣記》“代吉祥說”篇中記載:“近日浦城有敬惜字紙之會,誠盛舉也。惟各家尚有習而不察,竟等于不敬不惜,而不自知其非者。常見人家饋送食物,無論大盤小盒,其上每加紅紙一塊,或方或圓,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語,如‘長命富貴’、‘諸事如意’之類,不知此紙本系無用之物,一轉瞬即蹂躪于童婢之手,再轉瞬且淪棄于圊溷之區。其能于收物之頃,即將此紙隨手檢歸惜字簍中以待焚化者,蓋百家不得一二人焉。一家如此,積家則多。一日如此,積日則多。其婚娶喜慶之家所用尤繁,則所作踐之字尤甚。今欲驟令各家不用此紙,其勢有所不能,不得已,思一善法以變易之。竊念各家用此之心,不過意取吉祥,別無他說,茲以吉祥之景代吉祥之字,有何二致?因雜取吉祥善事,剪作花樣十六紙,分贈各家,務望照此剪雕,以代前此吉祥之字……”。由此可知當時浦城人剪刻使用剪紙風氣之盛,浦城剪紙在梁章鉅的鐘愛與倡導下,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在民間風行更甚。 字中有畫,畫中有字 浦城屬亞熱帶氣候,丘陵地貌,森林茂密,田園肥沃,物產豐富,歷史上戰亂,災禍相對較少,百姓安居樂業,民眾生活殷實,宴請之風盛行。因此,當地的民俗節慶活動也熱鬧和講究,每逢年節吉日,娶媳嫁女,生誕壽日,喬遷新居,年節慶典、宗族祭祀等都要操辦酒宴。為增添喜慶氣氛和表達祝福,主人在籌備慶典、酒宴之前,都會請來“剪花嫂(婆)”剪就各種花樣,用以妝點各種用具、禮品、祭品等??腿藗兏把鐣r帶禮品相贈,為了表達對主人的美好祝愿,烘托喜慶氣氛,所贈禮品均用剪紙加以裝飾,以彰顯隆重、喜慶和美化生活。剪紙也成為一重要傳統生活習俗延續至今。
浦城剪紙 《祖國越來越好》 王旭 作 浦城剪紙多為單色的紅色剪紙紋樣,使用時一般都粘襯在禮物上面,用以點綴禮品、食品,或隨禮品一起饋贈。在浦城,習慣把剪紙活動叫做“剪花”,把剪紙作品叫做“花樣”。一般按照使用物品的名稱給花樣叫名,把放(貼)在“XX”物品上面的花樣叫做“XX花”。如:放在魚上面使用的叫做“魚花”,放在豬肉上面使用的叫“豬花”,放在豬腿上面使用的叫“順腿花”,故稱“禮品花”。如婚禮中的嫁妝、饋送的禮品,祭祀的食物,無論大盤小盞,其上都襯上紅色紙花一片,或方或圓,字花相融,內嵌祝福吉語,如“長命富貴”“諸事如意”“夫婦偕老”等。外形也相當考究,不同的禮品、物件有不同的紋樣,部分紋樣外形也隨物品形狀而設計。如襯托手鐲的就把紋樣剪成環形的樣子,禮物是豬腿的剪紙就襯上豬腿外形的紋樣,隨嫁的木桶、木盆等就襯上圓形的團花紋樣等等。有的花樣使用時對應性較強,只出現在特定的民俗活動上或者一些少數的物品上面使用,這類花樣除了主題有一定的范圍,在紋樣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如“春飯花”只用在“接春”儀式中的春飯團上面、“年飯花”只用在過年敬神“燒年紙”時的年飯團上面。從大量流傳下來的傳統紋樣中可以看出浦城剪紙有這些特點:一是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二是圖形與裝飾對象相似,多為方圓型。三是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四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五是花樣古老,代代相傳。 剪紙技藝作為傳統“女紅”項目之一,是浦城女孩的必修功課,剪出的紋樣也是刺繡的花樣模本,因此在婦女中傳習普遍,剪紙花樣(樣稿)也在鄰友間相互流傳,相互學習,不斷創新。為提高技藝和豐富紋樣,剪花嫂們相互交流和學習,進一步促進了浦城剪紙藝術的提高和發展,使得各種紋樣不斷地豐富和流傳。 緊扣時代,服務生活 近年來,浦城縣積極培育民間技藝工坊,增強傳承力度,開展傳承培訓工作,在老中青相結合基礎上擴寬傳承人群,延續剪紙藝術生命,使之“活態傳承”。積極組織開展傳承培訓、展演和各類大型賽事等活動,提高剪紙項目的影響力。 近年來,浦城每年舉辦一次生肖剪紙大賽,聯合新疆木壘縣開展“心系木壘 情暖邊疆”浦城木壘剪紙作品展,進一步推動浦城剪紙走出福建。聯合舉辦的獻禮建黨百年“金剪獻福頌黨恩”全國剪紙大賽,共收到了來自吉林、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江蘇等十多個省份以及漳州漳浦、寧德柘榮、泉州晉江等地及浦城當地參賽作品305幅。比賽經過組織專家初評、復評和公示后,最終評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優秀獎38名,并在福建海峽民間藝術館(福州三坊七巷內)舉辦展覽及線上展覽。浦城縣積極組織剪紙傳承人從人與自然、鄉村振興、科技興城、紅色記憶、文化繁榮、平安中國六個角度用剪紙進行“十四五”規劃創作系列剪紙。圍繞福建“山海畫廊、人間福地”之美譽,圍繞福文化,浦城剪花嫂剪紙坊,省級傳承人周冬梅緊跟時代步伐,創作了《五福臨門》剪紙作品,作品一組5幅,在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福文化專家陳吉老師創作的隸、楷、行等字體的“福”字基礎之上,疊加創新剪紙元素,組字成畫,畫中有字,運用傳統吉祥元素紋樣,體現了傳統“五?!蔽幕虚L壽、富貴、康寧、好德、多子的寓意,寄托美好祝福。還有其他傳承人,也相繼開展了福文化的剪紙創作。浦城剪紙傳承人們積極作為,創作了“喜迎二十大”的系列剪紙作品,為喜迎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為了迎接省運會的召開,省級傳承人周冬梅將比賽項目與當地名勝特產結合,創作系列主題作品。方寸虛實間,省運會吉祥物“楠楠”“萍萍”遨游武夷山水,盡顯運動與文化結合之美。 藝術離不開生活,浦城剪紙緊扣時代主題,緊跟時代脈搏,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安全、廉政、擁軍、抗疫、迎奧運、禁毒、知識產權等系列主題,積極創作出與之相呼應的作品。 薪火相傳,創新發展
剪紙文創——彩妝系列口紅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保護與弘揚浦城民間剪紙這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屆浦城縣委、縣政府對發掘、整理、保護、傳承和發展浦城民間剪紙都給予高度重視。在縣委、縣政府的部署下,文化部門制定了民間剪紙保護計劃,在發掘整理、理論研究、傳承培訓、主題創作、對外交流、產業發展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而今,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為剪紙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在浦城縣委、縣政府和文化部門的推動下,“剪花嫂剪紙坊”工作室、浦城縣巧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剪生花”工作室積極開展作品創作、剪紙衍生產品研發、剪紙藝術傳承培訓等工作。把剪紙與生活用品結合,從各類藝術設計中汲取養分。特別是“剪花嫂剪紙坊”工作室和浦城縣巧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出了剪紙藝術相框及剪紙元素的瓷具、漢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產品,賦予傳統技藝生命力和活力。此外,還與知名餐飲、茶葉等企業合作,打造藝術與人文交融體驗的現代餐飲與茶空間,將剪紙元素運用在餐飲、茶空間、農產品等領域,孕育出“剪花嫂”“武夷姑娘”“鄉獲”等特色品牌。在區塊鏈技術火熱的當下,工作室將剪紙與現代科技結合,在全國首推非遺剪紙數字藝術品,開拓了剪紙創新發展之路。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剪紙的魅力,近年來,浦城縣文化館聯合傳承人們積極開辦公益培訓,培養民間剪紙愛好者和傳承人,持續創新研發、推廣剪紙文創產品,培育更多民間剪紙藝人,推動浦城剪紙文創產業傳承與多元化發展。 |
相關閱讀:
- [08-25] 浦城首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精彩紛呈
- [08-25] 讓計生戶多一份健康保障
- [08-25] 周文波:村民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