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報道浦城縣科技助力糧食產業發展
| 2022-06-13 16:40:12??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是閩浙贛三省邊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種糧大縣,有著“閩北糧倉”的美譽。 “只要學校沒課,我和同學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這里。”近日,在浦城縣石陂鎮,福建農林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蘭超杰在試驗田間向記者介紹近期的科研成果:鎮上的再生稻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擁有1600畝基地和由11位資深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示范片再生稻頭季平均畝產達726.58公斤,比傳統栽培增產20.37%,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時間倒回至土地革命戰爭前,由于飽受高額地租的盤剝,當地農民過著“山粉當小早(早稻),火籠當棉襖,篾片當燈草,糠菜半年糧”的苦難生活。為打破舊世界,方志敏、尋淮洲、粟裕、蕭勁光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在浦城留下過戰斗的身影。 如今,浦城縣將紅色基因融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之中,不斷創新深化科技特派員機制,積極引導科技力量下沉,助力農業發展、藏糧于技。 “與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實現了科研工作、農業服務、科普培訓‘一舉三得’。”浦城縣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負責人呂燕萍說。截至目前,浦城已從高校院所引進推廣新技術766項、新品種420項,為龍頭企業建立訂單基地近百萬畝,銷售農產品近100億元,為農戶提供科學技術指導近300人次。 除了服務傳統的水稻種植業,浦城還針對當地七大綠色產業發展需求,組建以服務產業為導向的專業科特派工作站,實現科特派村村全覆蓋,構建起了支持縣域全產業鏈發展的科技服務體系。截至去年底,浦城共有科特派示范基地224個,省級以上“雙創平臺”3個,科技特派員166名(含團隊40個),共服務115家經營主體。 “科技成果要更好地落地轉化,金融方面的支持至關重要。”浦城縣發改科技局副局長陸佐灃告訴記者,當地采用“金融部門利率降一點(年利率不超過5厘)”“科技部門貼息補一點(年貼息2厘)”“用途審核嚴一點”,扎實推進科技特派員貸款,切實解決科特派和其服務的農村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今年以來,新發放科技特派員貸款17筆1100萬元。 “今年我們將總結完善科特派與服務對象結成利益共同體的試點經驗,進一步鼓勵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陸佐灃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