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讓浦城大米“飄香萬里”
| 2022-06-01 10:04:37??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是福建“北大門”,素有“福建糧倉”美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2011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榮獲“中國好糧油”示范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等榮譽。全縣現有耕地面積53.7萬畝,2021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47.63萬畝,總產量21.09萬噸,面積、產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浦城縣超七成耕地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夯實了基礎 徐強/攝 近年來,浦城縣將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從擴大面積、提升品質、科技支撐、打造品牌、挖掘潛力等五個方面推進糧食安全工作,多年來均超額完成產糧任務,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為糧食安全貢獻了浦城力量。2022年,該縣還制定了《浦城縣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十二條措施》,縣財政計劃投入3000萬元,扶持雙季稻、再生稻生產,鼓勵統一集中育秧、雜糧(大豆)種植,提高種糧積極性。
浦城大米品牌建設稻田彩繪航拍圖 李玄/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浦城縣深入推進品牌建設,“浦城大米”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達354.32億元。糧食產業作為當地主導產業之一,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渠道,也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謝華安院士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為浦城糧食產業注入了“科技力量。”圖為謝華安院士在指導當地糧農種植再生稻 葉永仕/攝 同時,浦城縣注重在發展糧食產業過程中注入“科技力量”,全面深化“院企合作”,推進糧食生產“產學研”有效銜接,先后建設浦城米業產業研究院、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等平臺,實現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2021年,“謝華安院士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成功篩選出福香占等適合浦城種植的優質稻品種。
浦之玉正在加工大米 袁野/攝 糧穩則民安,食安即民福。作為“福建糧倉”,浦城將著力把浦城大米產業發展和品牌打造,作為推動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糧豐民富的清新福建“北大門”、美麗新浦城。(袁野 邱春靜)
浦城縣還注重將糧食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推動三產融合。圖為“醉美畫鄉”楓溪梯田秋景 李義友 /攝 |
相關閱讀:
- [05-31] “訂單式技術”培訓 讓蜂農走上致富路
- [05-31] 干部沉下去 群眾轉出來
- [05-31] 古鎮仙陽煥新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