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陳兆武:將科學種糧進行到底
| 2022-05-23 10:04:19??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天空蔚藍,連綿的稻田一片碧綠。 “每天看看這一大片稻田,還蠻有成就感的,希望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5月8日,浦城縣石陂鎮申明村,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兆武漫步在稻田邊,滿懷期待。 今年51歲的陳兆武出生于福州長樂,“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俗語讓他印象深刻。1998年,懷揣夢想的他來到“福建糧倉”浦城,在石陂鎮辦起了山農米廠,收購加工浦城大米,銷往全國各地。 陳兆武說,“浦城生產的糯米、紅米、黑米以及普通大米的口感和營養都很不錯,在市場上不愁銷路。”但是,由于農戶種植水稻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浦城大米的品質不穩定,他逐漸萌生了自己種糧的想法。 2015年,陳兆武注冊成立了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水稻。 “當時承包的土地沒有連片,因此機械化程度不夠,主要還是靠人工。一年辛苦干下來,結果虧錢了。”陳兆武笑著說,“之后的幾年,我們不斷購買農機,擴大種植面積,但還是年年虧。” 陳兆武并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對科學種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他向當地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尋求幫助。 2021年,轉機出現了。在石陂鎮黨委政府的協調下,陳兆武流轉了約2000畝連片耕地,其中1600畝種植再生稻。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合作社建立水稻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面積1000畝,通過秸稈還田、綠肥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應用,建立化肥投入定額制示范基地560畝。 與此同時,福建省第一家水稻產業科技小院——“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正式掛牌,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林文雄教授帶著專家組及再生稻研究團隊入駐“科技小院”,讓陳兆武的“種田夢”有了更強的科技支撐。 “在福建農林大學科特派團隊和各級農技人員的指導下,2021年我種植的再生稻實現畝產噸糧,增產又增收,讓我嘗到了科學種糧的甜頭。”陳兆武說,而且浦城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全面推行機械化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很多種植戶看到了機械化種植再生稻的前景,紛紛前來觀摩體驗。 石陂鎮農技站站長李煒軒介紹,近年來,在陳兆武的示范帶動下,石陂鎮大力推廣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2021年全鎮種植再生稻4863畝,增產1200余噸,增收約365萬元,實現了產量、效益雙豐收。 俗話說“秧好半年稻”。陳兆武去年爭取到的全新智能化恒溫恒濕育秧工廠已正式投入使用,通過育秧播種機、智能化催芽機、育苗溫室等流水線高效有序作業,3天約可完成1500畝稻田使用的秧苗催芽。與大田育秧相比,大大節省了育秧面積和育秧時間,還能有效解決再生稻頭季育秧易受倒春寒低溫影響爛秧爛種的問題,長勢整齊的秧苗也更有利于機插作業。 “今年,我們的水稻種植面積約3600畝,明年計劃翻一番。我要將科學種糧進行到底!”談及未來發展,陳兆武信心滿滿。(盧國華 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05-23] 多部門聯合開展娛樂場所、網吧專項檢查
- [05-23] 把上牌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 [05-23] 傾心解民憂 凝心聚力推進征遷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