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富嶺”聚“福氣”
| 2022-05-16 15:34:16??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富嶺鎮位于浦城縣東部,俗稱東鄉。該鎮距縣城約15公里,東北與浙江省龍泉市交界,東南與松溪縣相鄰。轄區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素有“福地富嶺”之稱。
匡山游客服務中心
匡湖 徐強/攝 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眾多的杰出兒女。有尚書徐應龍,宰相徐清叟、徐榮叟父子,兵部尚書沈弘,工部尚書鄧佐,史學家、詩人葉紹翁等載入史冊,名人志士輩出。元末明初劉伯溫、章溢、宋濂、葉琛等明朝開國重臣曾在匡山隱居并留下《苦齋記》、《匡山看松庵記》等著名詩賦。
吳氏宗祠 這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自古以來為閩浙要道,商旅輻輳,往來絡繹。2011年12月,沿途經過富嶺鎮14個村的龍浦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成為富嶺連接“長三角”地區的便捷通道。2016年以來,共投資1700多萬元修建“四好農村路”2條共6.55公里,讓交通更加便利。2018年,該鎮獲評“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 這里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森林密布,森林面積達45.9萬畝,其中態公益林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匡山5萬畝森林是全縣最大、保護最完整、植物物種最多的天然原生性森林,為國家森林公園。穿境而過的東溪為閩江源頭之一,水質清澈。2021年獲評全國首批“地質文化鎮”。
在富嶺鎮富官村,村民正在采收圣女果 黃杰敏/攝 近年來,該鎮根據區域特點和發展實際合理規劃產業布局,積極創建“中國好糧油”示范鄉鎮,大力推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武夷山水”品牌效應,做優做強浦城大米、香榧、食用菌、油茶、毛竹等地方特色產業。在殿下村、瑞安村、東元村、小密村通過支部聯建的方式,依托殿下村浦城縣稻產業館,大力發展糧食產業,講好稻文化故事,統籌做好“稻產業、稻文化、稻科技”三篇文章。依托富松生態采摘園、大水口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打造特色鮮明的田園綜合體,發展壯大農村觀光旅游經濟。
大水口無憂花谷 周輝/攝 持續擦亮“鄉賢回歸”名片,充分發揮富嶺商會橋梁紐帶作用,鼓勵會員主動參與招商引資、促進“回歸經濟”等各項事業,推動鎮域經濟全面發展。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科技特派員在基層創新創業。同時,抓好村級組織換屆工作,堅持“好人+能人”標準,選優配強村“兩委”成員,為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雙田村村口
雙田村楓橋小亭 積極發揮文旅優勢,通過成功舉辦烏飯節、民間剪紙比賽等活動,打造文化品牌,先后獲評“省級文明鄉鎮”及“中華詩詞之鄉”“剪紙之鄉”等榮譽稱號。目前,匡山景區項目已開園運營,大水口無憂花谷景區二期、富松生態觀光園二期、澤潭百草養生谷等項目加快建設。大水口村、雙同村獲評省級“金牌旅游村”,并成為周邊網紅打卡點。山路村獲評國家級傳統村落,雙同村獲評省級傳統村落。
富嶺巖頂山 徐偉平/攝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持續發力,對21個重點項目實行掛圖作戰管理方式,確保工作及時高效落實。積極謀劃瑞安至浦潭工業園區道路建設,加快推進大水口田園綜合體、富松生態觀光園二期、陽光碳素技改擴建等一批市縣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旅游+運動”發展模式,打造“運動小鎮”,利用好匡山、以及自行車賽道開展登山、自行車比賽等體育活動。并計劃在小密、瑞安、東元片打造水上經濟,并設立跑道等,做好山路村古村落保護、民宿打造、東元、瑞安片濕地公園、店亭村溫泉度假村開發等文旅項目,進一步挖掘匡山酸棗糕、烏飯、筍衣餅等鄉村美食文化,利用“美麗鄉村”、“夜間集市”、“鄉村農家樂”等持續吸引旅游資源……一系列惠民舉措,將讓“福地富嶺”更聚“福氣”!(柳志勇 柳浪漫 蔣思涵)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