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
| 2022-03-23 10:27:53??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曾 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穩定經濟的責任,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優異的經濟發展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牢牢扣準“穩”的基調 總的來看,我國宏觀經濟工作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導致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只有維護國內穩定,才能趨利避險、以不變應萬變,實現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為此,要圍繞中央提出的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針對增長、物價、就業、國際收支等四大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通過穩住宏觀政策保障經濟運行穩定,為提升發展質量、暢通經濟循環和防范重大風險提供堅實基礎。 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發力要適當靠前。政策前置既是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需要,也是穩定市場預期的考慮,只有激發和維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政策保障和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才可能形成持續的投資和強勁的消費。財政政策前置的發力點應該“下沉”,重點完善和加快下放中央財政直達資金,提前下達和督促用好專項債,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切實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貨幣政策前置的主定位應該“精準”,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的融資需求,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 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強調“穩字當頭”就要求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注重政策出臺的時機,把控政策操作的力度,關注政策實施的效果。應堅決避免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有效防止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各方面應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減弱中長期改革摩擦對短期經濟增長的“耗損效應”。要注重政策實施的預期管理,在宏觀經濟政策實施中充分利用“錨”指標的預期引導作用,政策調整過程中要充分與市場溝通和考慮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定時對政策執行效果進行評估并及時進行政策微調,使宏觀政策實施能因時導勢。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是實現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保障,在宏觀調控實踐中應該對二者進行統籌把握。要統籌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調節上把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和貨幣政策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共同推動經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要協同好財政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并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 緊緊把握“質”的要求 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不僅表現在運行穩定上,還體現在經濟發展質量提升上。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因此,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前提下,應該更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在穩增長中持續改善民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必須在穩增長中持續改善民生。要協調好經濟增長和民生就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積極發揮財政直達資金的效應,提高資金精準滴灌效果,向就業、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傾斜并加大支出力度,持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貨幣金融政策要關注民生問題,貨幣政策操作要兼顧物價穩定,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