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
| 2022-02-08 16:28:13??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姚枝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盡管出現了很多逆流、險灘,但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滿足人類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世界發展大勢,多次對經濟全球化作出重要論述,要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既關注當下,又謀劃長遠,是基于堅實的理論認識基礎作出的科學判斷,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既要理解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也要理解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曲折,更要理解在出現曲折時為什么要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跨越國界和區域、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來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來自實現人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 經濟活動跨越國界或者跨越區域的現象,古已有之。回望歷史,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西方國家靠巧取豪奪、強權占領、殖民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基本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二是兩個平行世界市場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經濟上則形成了兩個平行的市場。三是經濟全球化階段,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復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復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 總結起來,經濟全球化可以從五個方面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一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可以將更多資源用于生產自身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產品,去交換自身生產成本相對更高的產品,從而獲得生產率和總產出的提升。二是參與全球化的產品,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其生產規模也隨之擴大,規模經濟效應會帶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下降和生產率的提升。三是市場擴大可以導致范圍更加廣泛的分工。同一個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從企業內部向企業之間擴展,從一國內部向多個國家擴展,可以不斷提高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專業化水平,并帶來總體生產效率的提升。四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競爭會淘汰低效的生產,有利于資源向更加高效的生產過程集中,并激勵各國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五是全球化有利于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創新要素的全球交流,特別是人員、知識和思想的全球交流,更容易產生新知識和取得創新成果,并帶來更快的知識和技術擴散。全球化還會使創新產品獲得更大的市場,帶來更大的收益,從而產生更大的創新激勵效果,促進更多資源向創新過程集中。進一步看,經濟全球化除了促進生產力發展之外,還能促進文化與文明的進步。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