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江戰役中汲取再長征的力量
| 2022-01-17 09:51:13??來源:《求是》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四、湘江戰役深刻啟示我們:只有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才能克敵制勝,必須弘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我們黨從最初50多人的組織,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離不開挺身而出的斗爭精神。 當年在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紅軍將士在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等地同國民黨軍展開阻擊戰,用鮮血和生命守衛渡江通道。在新圩阻擊戰中,為掩護軍委兩個縱隊過江,紅三軍團第五師堅決執行“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堅持三天到四天”的鐵令。在這次戰斗中,紅十四、紅十五團指戰員在敵我兵力懸殊的不利情況下,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與敵人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拼死爭奪,浴血奮戰三晝夜,傷亡2000多人,紅五師參謀長、紅十四團團長以及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都英勇犧牲,紅十五團團長、政治委員和紅十四團政治委員均負重傷,營以下干部大部分犧牲。紅軍將士以血肉之軀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在血與火中殺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 湘江戰役是我們黨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一個縮影。“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對于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穩定,危害國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打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毫不猶豫、斷然出手,堅決斗爭、堅決勝利,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廣西屬于欠發達省區,同時也是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正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處在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必須準確把握新時代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永遠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像湘江戰役紅軍將士那樣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和重大風險挑戰。要繼續發揚頑強的斗爭精神、磨礪堅韌的斗爭意志、練就過硬的斗爭本領,向困難斗爭,向問題斗爭,向懶政怠政斗爭,向避事畏難逃責斗爭,向有悖于黨的新時代要求的行為斗爭,向一切違規違紀違法的人和事斗爭,努力在重大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在大風大浪中長才干、壯筋骨,一步一個腳印闖出新路子、展現新作為、邁出新步伐、彰顯新擔當。 五、湘江戰役深刻啟示我們:人民是奪取勝利的力量之源,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