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鄉之音】浦城菜的四大特點
| 2021-10-25 16:40:31??來源: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地界三省,系中原入閩必經之道,自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置縣以來,已有1800多年歷史,由于地處福建“北大門”,飲食文化受中原和閩越影響深遠,習俗南北融合。菜館風味滲透蘇、浙、滬、贛、閩、川諸菜影響,適應山區寒濕氣候,味道偏重偏辣,烹調以燒炒為主,有別于閩中菜肴,不循國人口味“北咸南甜”規律,獨具特色。久負盛名的美食諸如龍須燕丸、德秀清風、泥鰍芋子煲,楓溪稻花魚、官路薏米羹、九牧蛋糟、石陂熏鵝、臨江大餅、豆腐丸、油麻糍、盒子糕等等,數不勝數、美不勝收。風味獨特的浦城菜,有四大特點: 一是講究原料。浦城獨特的地理環境,產生了獨特物產資源和豐富的食材,如:煮魚要選用當地肥美鮮嫩的魚;打肉燕要選用當地彈性十足又黏性強的豬后腿肉;制作香菇湯要選用大山里的冬菇。 二是刀工精細。要求切必整齊,片必均勻,鮮必過半,斬而不亂。如:制作雙錢蛋菇這道菜時,要切成2 厘米的小段,每段中間要輕切一刀,不能切斷,煮后雙錢連串;切目魚片,面上要斜切網花,煮后開花。 三是有香辣味。外地的辣多是生辣、麻辣,浦城的剁椒和辣醬中都有相當數量的蒜頭,故浦城的辣是香辣。浦城的辣菜叫人食而難忘,回味無窮。如:煮魚蝦,熬鰍鱔、炒青菜、燒冬瓜,都少不了用浦城當地的辣椒。 再是口味濃重。俗話說:“唱戲的腔,做菜的湯。”浦城菜講究主料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如浦城豆腐丸的湯要用豬蹄、豬骨、目魚干等經文火熬好的湯汁。又如肉皮,本身沒有美味,全靠用糖、醋和辣椒制湯去煨它,以至成為味道的載體。泥鰍熬豆腐或芋子,通過文火使泥鰍的鮮味滲入沒有什么味的豆腐、芋子之中,同時又把辣味、蒜味等調料的味道滲入泥鰍內,這樣做出來的菜,主料與配料的味道互相滲入,五味調和。 浦城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一個組成部分,勤勞智慧的浦城人民將食材制成美味佳肴改善生活,于是名菜小吃層出不窮,經久不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