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 2021-09-07 11:35:31??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中國歷史研究院 內容提要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我們要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信心百倍地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斗創造的偉大奇跡,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鑄就的不朽豐碑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實現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書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在近代中國探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種努力接連失敗、中華民族面臨何去何從抉擇之際,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任務,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國防的社會主義強國”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命題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規劃。“小康社會”這一飽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富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美好愿景,從此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性目標。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逐步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1997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提前實現。2002年黨的十六大宣告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在新世紀第一個10年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到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1.9470萬億元增加到101.5986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832個縣摘掉貧困帽子,989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占世界人口近1/5的大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用幾十年時間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反貧困的夢想,創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人間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賦予現代化以鮮明的中國特色,為破解現代國家治理難題、開辟人類社會發展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