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書寫“一帶一路”傳奇
| 2021-08-09 10:34:05??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曾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巔守過邊防哨卡,也曾當過刑庭法官,這使我的作品有時會呈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但一切還是源于生活。”7月30日,應福建省文學院邀請,廈門文學院院長、《廈門文學》主編、著名作家劉岸做客“作者尋找讀者”系列公益文學活動,與讀者分享他創作長篇小說《子歸城》的心路歷程。 多卷本長篇小說《子歸城》長達160萬字,包括《古城驛》《根居地》《在天狼星下》《石刻千秋》四部,小說時間跨度超過百年,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達130余人。作家把藝術與生命的密碼囊括其中,就像描摹一幅眾生圖,在書中將歷史與現代、東部與西部完美結合。 10多年前,劉岸為央視拍攝紀錄片,在陸上絲綢之路行走上萬公里,遍訪羅布泊、樓蘭古城、米蘭遺址、精絕國、高昌國等文化遺存。面對古代文明逝去的繁榮,他產生了要寫一部長篇小說的念頭。2006年,他首先完成了8萬余字的中篇小說《湮》。 2007年來到廈門后,經歷多場臺風及災后重建,劉岸感受到海洋文化和閩南文化的魅力與精神。故而,他在重寫《湮》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現“一帶一路”的歷史與內涵,又加入“海絲”的敘述線,最終歷經13年嘔心瀝血,于近期創作完成了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子歸城》。 據他介紹,故事以“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過去和現在為明、暗兩條線,主線為百年前“陸絲”重鎮子歸城里發生的系列傳奇,副線是新時代的子歸城后人“我”、林子非、謝琳娜等人的活動。小說集史詩性、先鋒性和寓言性于一體,展現人們面對戰爭、災難時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用心書寫“一帶一路”傳奇,闡釋“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 “小說的空間方位感很重要,同時要注意人物的肖像刻畫。”劉岸與讀者像朋友一樣拉起了家常,“《子歸城》里的主人公‘劉天亮’原型是我的祖父,而另一個重要人物‘諸葛白’原型是我的外公。子歸城也是有原型的,其遺址在新疆奇臺的沙漠中。” 《福建文學》執行主編石華鵬評價說,《子歸城》的架構非常大,充滿異域風情,讓人一翻開書就在想象荒漠中是怎樣誕生了一座城市。《臺港文學選刊》主編練建安說:“劉岸用詩化的語言來創作小說,作品有畫面感,如詩如畫。”(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梁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