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五朵金花”朵朵美
| 2019-01-18 14:39:31??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閩山蒼蒼,閩水泱泱。客鄉游子,誰不說老家山川美;叩問鄉關,誰不道故園人文偉。生于斯長于斯的浦城,自古至今,為什么盛出的才子滿腹詩華?為什么生養的女子俊俏嫚麗?那是一方山水一方人,那是一方大地一方花。 ?悠悠南浦,位近北緯30度的中國最神奇地帶,賞有丹山碧水,燦爛繁花;食有富饒物產,山珍美味。萬紫千紅,眾多名花,最美是綠色寶庫中生長的“五朵金花”。 稻花香美——鄉村主題畫。稻花香里說豐年,當你夏收季節來到浦城鄉村,看見稻花之美,心里就會充滿豐收之年的喜悅,深感希望田野的熱愛。江南皆有水田,為何浦城大米獨有韻味?境地處武夷和仙霞兩山脈交匯處,既屬江南季節,又有閩北高原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得天獨厚的農田,種出色澤晶瑩,粒粒熔香,口感香甜和營養豐富的浦城米,讓人無菜也吃飯三大碗。農家言“谷滿倉,和天下”。一個“和”字,“禾”是禾谷,“口”是口糧,一日三餐,以食為天。浦米美傳,好山好水,須辛勤耕耘,方春華秋實。為傳承浦稻的特有品質,農家選好種、種好地,加強田間管護,清潔收割,精制加工,科學入倉。浦城2011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2018年浦城大米被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忠信傳承特色貢米,楓溪等鄉高山垅田實行稻田養魚雙豐收,蓮塘鎮開展打造“谷滿山橋,十里荷花”風景……旭禾、浦之玉、曉禾,一個個龍頭糧業勝出;浦米如玉,花殼尖、珠砂糯、美人紅、九里香,一個個新老品牌暢銷市場。作為全國產稂大縣與商品糧基地,最近中央電視臺推介浦城大米,人贊:過去“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而今“浦城收一收,好米香九州”。 薏苡明珠,美似“山珍珠”。薏苡也叫薏米,是浦城的特色經濟作物,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以其粒大、珠潔、品味佳而享譽全國。其中以官路信源薏米專業合作社的山薏米為最佳,色白、飽滿、圓潤,腹溝深寬,含粉性,煮后呈現特有的“糯軟、粘香、細膩、軟滑、氣馨甘爽”等風味。浦城薏苡種植有四千多年,官路鄉獨特的生態地理,農家代代都種旱田薏苡。七月薏米花開,看一株株的薏禾綠葉上吐放朵朵紅白小花,多美!因薏苡喜溫暖濕潤氣候,忌高溫悶熱,不耐寒,忌干旱的習性,長出的薏苡仁,含淀粉、蛋白質豐富,可食用、入藥、制成薏米糕、薏米果、薏米酒等。傳說大禹巡察浦城三江源頭,帶回薏苡治好母親的風濕病,后此地稱花園村,山叫“平水王嶺”,嶺上留“禹王龕”。全縣現有薏米種植面積2.6萬畝,年總產量5920噸,成農業一大支柱產業,遠銷海內外,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仙草靈芝,美譽“林中靈”。靈芝,赤褐色,外形呈傘狀,如花似草,國之仙寶,與人神秘。唐太宗曾詩曰:“靈芝出見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浦城峻嶺巍巍,終年云霧潮濕、光照氣候,喜于野生靈芝生長。上世紀80年代末,福建省農科院在管厝鄉建立原木靈芝仿野生栽培基地,2017年規模增至五千多畝,全年總產值約三億元。縣仙芝科技董事長李曄曾是興浦靈芝試驗場的老技工,說此處是華南地區靈芝人工栽培的發源地,外省多縣市曾派員來此參加培訓。栽培靈芝,講究靈氣。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幫助下,擇生態水源近,離村莊遠之地,選菌種以天然椴木為培養基質,山泉水灌溉,不用化肥、農藥及轉基因技術,人工鋤草除蟲,實現仿野生培育。產出的靈芝及孢子有效成分含量高,藥效高出普通靈芝數倍,被中醫藥界視為標準藥材,獲得國家專利。2006年,仙芝科技企業先后通過全球GAP農業標準認證,品質提升,2018浦城舉辦國際靈芝文化節,產品進入世界市場。靈芝藥用,被歷代醫藥家視為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生活養生時代,靈芝從仙山洞府,走進普通百姓家。 丹桂飄香,花美南浦。浦城桂花,俗稱木樨,常綠喬木,耐高溫,較耐寒,按花色分金桂、銀桂、丹桂,其中大葉朱砂桂開花色艷鮮紅,香味濃遠,命名“浦城丹桂”。境地何時植有桂花?漢史記載,武帝滅東越王馀善后,遷民江淮,移桂樹植京城扶荔宮。桂花有多美?南朝江淹為浦城縣令,與民廣植桂,多首詩贊桂花:“金堅碧不滅,桂華蘭有英”。桂花有多香?北宋邑人章衡奪魁時,趙禎皇帝《賜狀元章衡詩二首》中:“靈鰲振處千山動,丹桂開時萬里香”。清嘉慶《新修浦城縣志》載:仙樓山“上有丹桂甚巨,數百年物也。遮天蔽日,中秋花開,滿城香飄,邑人視之為桂神。”至今,臨江鎮水東村一棵“九頭丹桂王”,列入《中國桂花集成》中的“唐桂”。丹桂香美,緣長浦城山水,情生千家萬戶。新春佳節,捧上一盅桂花茶,待客最美之敬;嘗塊桂花年糕,來春吉祥如意;飲杯桂花酒,祝壯志行遠……桂花,是浦城人詩文曲畫中不老之花!時下,作為“中國丹桂之鄉”的浦城,每年仲秋“桂花節”時,山城月圓、花香、人美。 品茗山城,巔茶醉美。“仙鼠潭邊蘭草齊,露牙吸盡香龍脂”。北宋樞密直學士陳襄代浦城縣令時作《試茶歌》,所頌“香龍脂”,即“高山茶”。浦城高山生態茶,清香甘美,足稱上品。歷來武夷山茶商不僅青睞浦城茶青,而且酷愛轉賣浦城茶品,那是:茶古遠,源遠流長,茶葉栽培歷史1700年,是最早記載武夷茶之地,漢代就開始茗飲之事。茶文化,晉代陸邁為縣令時以茶饗客已蔚然成風。茶名揚,南朝江淹詠為“珍木靈芽”,宋代宰相榮叟贊稱“間草巖花”,北上中原貢茶古馬道邊的石陂鎮,現存一棵7米高11米寬的千年老樅茶王,至今年年花開,風韻流長。茶質佳,大清梁章鉅說“浦城本與武夷接壤,即浦產茶亦未不佳”。茶芳香,是高山氣候,日照適宜,雨水充沛,孕育出百草神芽。茶清韻,是碧水丹山,浩妙仙境,鐘秀了萬木之花。茶甘醇,是春陽秋涼,夏蔭冬寒,冬揚飛雪,茶樹生長周期較長,茶樹涵珍貞。茶水活,是三江源頭活水,生態源清流潔,茶好如玉膏,茗佳似乳汁,見活色生香。時下,浦城茶葉協會注冊“閩之巔”商標,茶農以“高山生態茶”為公共品牌,一款款“閩驛紅”、“桂花紅”、“夢棠紅”,“馬跡蘭香”,“澗草巖花”、“龍根水仙”、“百丈余香等,早已香飄京城,暢銷海外,醉美人家了。 綠色浦城,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盛開的“五朵金花”,朵朵美!閩山蒼蒼,閩水泱泱。客鄉游子,誰不說老家山川美;叩問鄉關,誰不道故園人文偉。生于斯長于斯的浦城,自古至今,為什么盛出的才子滿腹詩華?為什么生養的女子俊俏嫚麗?那是一方山水一方人,那是一方大地一方花。 ?悠悠南浦,位近北緯30度的中國最神奇地帶,賞有丹山碧水,燦爛繁花;食有富饒物產,山珍美味。萬紫千紅,眾多名花,最美是綠色寶庫中生長的“五朵金花”。 稻花香美——鄉村主題畫。稻花香里說豐年,當你夏收季節來到浦城鄉村,看見稻花之美,心里就會充滿豐收之年的喜悅,深感希望田野的熱愛。江南皆有水田,為何浦城大米獨有韻味?境地處武夷和仙霞兩山脈交匯處,既屬江南季節,又有閩北高原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得天獨厚的農田,種出色澤晶瑩,粒粒熔香,口感香甜和營養豐富的浦城米,讓人無菜也吃飯三大碗。農家言“谷滿倉,和天下”。一個“和”字,“禾”是禾谷,“口”是口糧,一日三餐,以食為天。浦米美傳,好山好水,須辛勤耕耘,方春華秋實。為傳承浦稻的特有品質,農家選好種、種好地,加強田間管護,清潔收割,精制加工,科學入倉。浦城2011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2018年浦城大米被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忠信傳承特色貢米,楓溪等鄉高山垅田實行稻田養魚雙豐收,蓮塘鎮開展打造“谷滿山橋,十里荷花”風景……旭禾、浦之玉、曉禾,一個個龍頭糧業勝出;浦米如玉,花殼尖、珠砂糯、美人紅、九里香,一個個新老品牌暢銷市場。作為全國產稂大縣與商品糧基地,最近中央電視臺推介浦城大米,人贊:過去“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而今“浦城收一收,好米香九州”。 薏苡明珠,美似“山珍珠”。薏苡也叫薏米,是浦城的特色經濟作物,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以其粒大、珠潔、品味佳而享譽全國。其中以官路信源薏米專業合作社的山薏米為最佳,色白、飽滿、圓潤,腹溝深寬,含粉性,煮后呈現特有的“糯軟、粘香、細膩、軟滑、氣馨甘爽”等風味。浦城薏苡種植有四千多年,官路鄉獨特的生態地理,農家代代都種旱田薏苡。七月薏米花開,看一株株的薏禾綠葉上吐放朵朵紅白小花,多美!因薏苡喜溫暖濕潤氣候,忌高溫悶熱,不耐寒,忌干旱的習性,長出的薏苡仁,含淀粉、蛋白質豐富,可食用、入藥、制成薏米糕、薏米果、薏米酒等。傳說大禹巡察浦城三江源頭,帶回薏苡治好母親的風濕病,后此地稱花園村,山叫“平水王嶺”,嶺上留“禹王龕”。全縣現有薏米種植面積2.6萬畝,年總產量5920噸,成農業一大支柱產業,遠銷海內外,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仙草靈芝,美譽“林中靈”。靈芝,赤褐色,外形呈傘狀,如花似草,國之仙寶,與人神秘。唐太宗曾詩曰:“靈芝出見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浦城峻嶺巍巍,終年云霧潮濕、光照氣候,喜于野生靈芝生長。上世紀80年代末,福建省農科院在管厝鄉建立原木靈芝仿野生栽培基地,2017年規模增至五千多畝,全年總產值約三億元。縣仙芝科技董事長李曄曾是興浦靈芝試驗場的老技工,說此處是華南地區靈芝人工栽培的發源地,外省多縣市曾派員來此參加培訓。栽培靈芝,講究靈氣。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幫助下,擇生態水源近,離村莊遠之地,選菌種以天然椴木為培養基質,山泉水灌溉,不用化肥、農藥及轉基因技術,人工鋤草除蟲,實現仿野生培育。產出的靈芝及孢子有效成分含量高,藥效高出普通靈芝數倍,被中醫藥界視為標準藥材,獲得國家專利。2006年,仙芝科技企業先后通過全球GAP農業標準認證,品質提升,2018浦城舉辦國際靈芝文化節,產品進入世界市場。靈芝藥用,被歷代醫藥家視為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生活養生時代,靈芝從仙山洞府,走進普通百姓家。 丹桂飄香,花美南浦。浦城桂花,俗稱木樨,常綠喬木,耐高溫,較耐寒,按花色分金桂、銀桂、丹桂,其中大葉朱砂桂開花色艷鮮紅,香味濃遠,命名“浦城丹桂”。境地何時植有桂花?漢史記載,武帝滅東越王馀善后,遷民江淮,移桂樹植京城扶荔宮。桂花有多美?南朝江淹為浦城縣令,與民廣植桂,多首詩贊桂花:“金堅碧不滅,桂華蘭有英”。桂花有多香?北宋邑人章衡奪魁時,趙禎皇帝《賜狀元章衡詩二首》中:“靈鰲振處千山動,丹桂開時萬里香”。清嘉慶《新修浦城縣志》載:仙樓山“上有丹桂甚巨,數百年物也。遮天蔽日,中秋花開,滿城香飄,邑人視之為桂神。”至今,臨江鎮水東村一棵“九頭丹桂王”,列入《中國桂花集成》中的“唐桂”。丹桂香美,緣長浦城山水,情生千家萬戶。新春佳節,捧上一盅桂花茶,待客最美之敬;嘗塊桂花年糕,來春吉祥如意;飲杯桂花酒,祝壯志行遠……桂花,是浦城人詩文曲畫中不老之花!時下,作為“中國丹桂之鄉”的浦城,每年仲秋“桂花節”時,山城月圓、花香、人美。 品茗山城,巔茶醉美。“仙鼠潭邊蘭草齊,露牙吸盡香龍脂”。北宋樞密直學士陳襄代浦城縣令時作《試茶歌》,所頌“香龍脂”,即“高山茶”。浦城高山生態茶,清香甘美,足稱上品。歷來武夷山茶商不僅青睞浦城茶青,而且酷愛轉賣浦城茶品,那是:茶古遠,源遠流長,茶葉栽培歷史1700年,是最早記載武夷茶之地,漢代就開始茗飲之事。茶文化,晉代陸邁為縣令時以茶饗客已蔚然成風。茶名揚,南朝江淹詠為“珍木靈芽”,宋代宰相榮叟贊稱“間草巖花”,北上中原貢茶古馬道邊的石陂鎮,現存一棵7米高11米寬的千年老樅茶王,至今年年花開,風韻流長。茶質佳,大清梁章鉅說“浦城本與武夷接壤,即浦產茶亦未不佳”。茶芳香,是高山氣候,日照適宜,雨水充沛,孕育出百草神芽。茶清韻,是碧水丹山,浩妙仙境,鐘秀了萬木之花。茶甘醇,是春陽秋涼,夏蔭冬寒,冬揚飛雪,茶樹生長周期較長,茶樹涵珍貞。茶水活,是三江源頭活水,生態源清流潔,茶好如玉膏,茗佳似乳汁,見活色生香。時下,浦城茶葉協會注冊“閩之巔”商標,茶農以“高山生態茶”為公共品牌,一款款“閩驛紅”、“桂花紅”、“夢棠紅”,“馬跡蘭香”,“澗草巖花”、“龍根水仙”、“百丈余香等,早已香飄京城,暢銷海外,醉美人家了。 綠色浦城,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盛開的“五朵金花”,朵朵美! (王德仁)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