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千年古縣故事多
| 2019-01-09 16:22:20??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偶閱史書,讀到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孫權派遣大將率兵鎮壓閩北“山越”反抗,距今已有1800多年。閩北人民經歷了有行政機構設置以后最大一次戰爭浩劫。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歲月的泥沙已將戰亂的血污深深掩埋,以致在后來的地方志上對這次戰事已無片言只字的記載。 ?
海溪關千年古道 ? 閩北地區設縣,一般都公認最早是在東漢末期的建安初年(196年),分別是建安(今建甌市)、漢興(今浦城縣)和南平(今南平市),建安縣得名即來自于當時漢獻帝的年號。 當時福建地區都在會稽郡的管轄范圍,閩北地區由南部都尉負責治理。而會稽郡的統治者是割據江東的孫策,他名義上還臣服于漢中央政權,所以在建安二年(197年)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任命為討逆將軍,并封為吳候。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人刺殺,臨死前將權力交給其弟孫權。所以,閩北三個縣應當是在孫策統治時期設立的。 孫權繼承權力時,只擁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郡,而且“深險之地猶未盡從”,其地盤相當于現在的安徽東南部、江蘇太湖流域以及江西、浙江和福建中北部。為了鞏固地盤,孫權“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霸健弊怨乓詠硎情L江下游及東南沿海當地居民的泛稱,“山越”即指居住在山區的越族人。《三國志》中對“山越”有一段文字記述,稱這一帶地區“周旋數千里,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戰,高尚氣習,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時觀閑隙,出為盜寇,每致兵征戰,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毙蜗蟮孛枋隽诉@一帶山區人民悍勇善戰、敢于反抗,又憑借山高林密,地方官吏對他們往往束手無策的狀況。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逐步形成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個軍事集團,其中曹操實力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孫權為了和曹、劉集團對抗,需要大量的兵員和糧食等各種戰爭物資,首先必須加強對統治區人民的搜刮。而常常造反的“山越”便成為孫權的心腹之患。因此,孫權分別派出得力干將擔任地方長官加強控制。 建安八年(203年),閩北的建安、漢興、南平三縣山越民眾因不堪壓迫而奮起反抗。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等五個部族首領各率領萬戶民眾(此數字可能夸大)在漢興境內連屯結寨,另有吳五率6000戶屯兵大潭(今建陽區),鄒臨率6000戶屯兵于蓋竹(可能在今建陽區徐市一帶),吳、鄒并派出兵力越過武夷山,進攻余汗(今江西上饒市)。孫權乃命南部都尉賀齊率軍進駐建安,設立都尉府。又命令會稽郡轄下各縣調集五千兵力,由各縣縣官帶領,歸賀齊統一指揮。賀齊令一部分兵力駐守余汗,防備吳五、鄒臨,自已則率主力向漢興進攻。漢興的山越民眾,雖然人數眾多,但畢竟是臨時拿起簡單武器的平民百姓,其戰斗力根本無法和賀齊的職業軍隊對抗,經過幾番血戰,洪明戰死,其他幾個屯寨都被迫投降,賀齊接著又率軍攻下蓋竹、大潭。閩北山越民眾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抗,在賀齊的殘酷鎮壓下終告失敗。據《三國志賀齊傳》的記載:這一仗閩北民眾被殺6000人,還從被俘人員中強征一萬多人補入孫權的軍隊??梢韵胂?,當時地廣人稀,只有三個縣邑的閩北地區,一年之中被殺、被抓16000多人,而且都是青壯勞力,戰火之后,尸橫遍野、家舍為空的慘景,確是當時閩北人民的一場浩劫,而賀齊則以平定閩北山越有功,被孫權升遷為平東校尉。 建安十年(205年),賀齊又受命征討上饒地區的山越,并將上饒和建安二縣之間另劃出一塊設立建平縣(即今建陽區)。這樣在東漢末年,福建地區見于史籍的便共有五個縣邑:候官、建安、漢興、南平、建平。至于在閩北設立建安郡,則是五十多年后孫權的兒子孫休統治時,于吳永安三年(260年)將會稽郡南部劃出而設立的。 (徐德明)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