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小密”去,來一場包酒文化之旅
| 2018-09-25 17:11:20??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金秋時節哪里去?印象小密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是個不錯的選擇。參觀包酒的傳統釀造技藝、品嘗醇厚香濃的小密包酒、逛逛古色古香的小密古街……在這里,你可以來一場包酒文化之旅。 小密釀酒糧食示范田 ? 走進“小密”,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酒香、稻香、桂花香……瞬間,似乎已經醉了。這里是一個4A級景區和加工包酒的觀光工廠,在參觀全套包酒傳統釀造技藝的同時,你還可以品上幾口米酒(浦城人稱之為“酒娘”),再來幾口谷燒,加上導游向你介紹的包酒文化,著實讓人醉意陡生。 “此酒不加糖而甘甜,不調香而芬芳,不著色而琥珀。”據介紹,小密包酒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浦城是福建糧倉,素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美稱。很久以前,浦城大米通過水路不斷運往福州,運米船經過浦城下游河道一個叫“老鼠潭”的地方,潭邊長年趴著一只護航的金老鼠。船工經過時都會把船上的優質糯米扔一袋給金老鼠以表謝意。潭邊鼠洞與小密村金雞山相通,米就由老鼠運送到金雞山孝敬二姨太。因米太多,金雞無法吃完,就在金雞山懸崖上鑿個洞,漏些米給當地百姓,百姓將米釀造成美酒,并添加谷燒進行二次發酵,此法釀成的酒中酒,被當地人稱之為“小密包酒”。 浦城包酒屬釀造發酵黃酒,純糧釀造,其釀造技藝方法獨特為浦城獨有,是浦城著名特產之一。浦城人在制作米酒的過程中,兌入當地谷燒(白酒)可防止米酒霉變,后來人們發現兌入谷燒的酒質更好,就成為獨特的加工程序,并且有了地方特色的名稱“浦城包酒”。隨著釀造技術的成熟,浦城包酒還加入了許多中藥材浸泡,在原酒質不變的前提下,營養保健的效果更佳,口感更豐富醇綿。 近年來,伴隨著地方經濟發展,浦城包酒再次騰飛,地方企業已創“小密”、“漁梁驛”、“七斗金”、“桂花露”、“碧洋春”、“騰云山”等多個品牌。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釀造技藝更加科學化、現代化,酒香飄出家門,產品走向全國市場。浦城包酒與當地人們的生活和歷史緊密相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 2008年,浦城包酒被浦城縣政府公布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0年,“浦城包酒及釀造技藝”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批代表性項目名錄。今年9月13日,浦城縣包酒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創建申報“中國包酒文化之鄉”工作全面啟動。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印象小密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正與浦城包酒文化、浦城詩詞文化結合,朝著好看、好玩、好吃、好喝、好住的“五好”景區目標步步邁近。據不完全統計,該博覽園景區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近70萬人次,年銷售量包酒近3000噸,為當地解決170余人的就業問題。 ??????????????? ?????????????????????????(柳志勇?? 邱春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