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影情結
| 2017-12-06 11:33:30??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蔡旭麟 ?從曬谷坪到影院,再到豪華的影城,這種裹挾在時代潮流中前行的觀影經歷,仿如一樹繁花,搖曳在布滿風塵的歲月枝頭,那些光影世界中或喜、或悲、或笑、或哭的經典鏡頭,曾引發我強烈的情感共鳴,給予心靈以美的愉悅和震撼。 令人難忘的是,小時候在曬谷坪中頭頂滿天繁星,踮起腳跟觀看革命戰爭影片的情景。勞累一天的人們不等天黑就早早吃過晚飯,拿著凳子在張掛好的銀幕前占個位置,然后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孩子們則好奇地把放映機圍個水泄不通,這是當時那個僻靜山村節日般歡騰的時刻,我焦急地拉著父親的手,滿心期待著影片的開演,當銀幕上那光芒四射的八一軍徽出現的時候,我和村里的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拍手歡呼起來…… 上世紀80年代初,看電影是人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休閑方式,經常是一票難求。當年《少林寺》影片海報一出,四面八方的群眾蜂擁而至,呈現萬人空巷的盛況,至今我還記得被瘋狂的人流擠掉鞋子、踩傷腳背的不堪往事。那時,改革開放后拍攝的影片有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許多優秀的歐美和港臺影片風靡大陸,交相輝映,令我這個影迷大飽眼福。記得高中階段的一次晚自習,我和幾位同學偷偷溜到影院看了一部瓊瑤版的言情影片,大伙兒直呼過癮,感嘆“愛情原來可以拍得這么唯美”,一連數日,仿佛有種青春的激情在我的血液中燃燒……在長安山求學期間,錄像廳在校園周邊已是星羅棋布,只是我對電影情有獨鐘,每到周末傍晚,約上舍友,抄小路趕到數里外的軍區禮堂,向攤販買包葵花籽,邊磕邊看電影,三片連映下來,幾近午夜,直看得昏天黑地,雙眼朦朧。有一次,觀看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片,好像是吳子牛導演的,當看到國人被日軍屠殺的鏡頭,前排有位青年學生突然站起來,高呼愛國口號,引起影院的騷亂,后在工作人員的勸導下,很快恢復了觀影秩序,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耳畔恍惚交織著悲慘呼號和槍炮轟鳴…… 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此時小縣城里的影院已是慘淡經營,門可羅雀,被火熱的生活日益邊緣化,興致不減的我選擇購買碟片在家里觀賞,不再涉足過去熱鬧非凡的影院,隱約之間感覺少了點什么。近年來,追求舒適度及個性化消費的影城應運而生,只是票價有點扎手,去年冬天,我在一座濱江城市出差時,冒著夜晚的刺骨寒風到當地的影城觀看一部熱映中的大片,那種逼真效果使我享受了一場久違的視聽盛宴,剎那間,我明白了這些年蝸居在家里觀看影碟的深深缺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作為現代傳媒的電視、電腦風頭正勁,號稱“掌上影院”的手機換代頻繁,家庭影院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好似“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