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三枝花
| 2017-12-06 11:31:42??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曾以“浦城三枝花”為題向異地朋友介紹家鄉,第一枝花,人們自然想起中國丹桂之鄉浦城的桂花。 每到花開時節,她裝著山城人滿滿的期待,游子對家鄉的牽掛,外鄉人的記憶不約而至。其花淡雅,其香馥郁。聞著這桂香,心境變得明明朗朗,日子變得簡簡單單。有陽光的日子心和花對話,有風的日子心靈與花香交織,有雨的日子,桂花雨漫漫飄落,清香縈繞......就是落花也有好去處,桂花茶與桂花衍生系列產品,便是對花的眷戀。 古樹枝繁花簇,新樹點金吐玉。20個桂花品種,生長在大街小巷、山野林間、房前屋后,其中12個品種首次在浦城出現,被命名為“浦城丹桂”,折取了“花王”、“地標產品”等一串串的桂冠…… ??? 步入中年的我,視覺味覺感覺對景致已不稀奇,或許是緣于江先生對丹桂產業的傾力專注濡染,在金秋時節,丹桂花開,心中那份向往和期待,激情和快樂,卻年年沖擊著我。為潮涌的花海,或早起,或晚歸,或用手機,或用相機,記錄了丹桂花香影曳下的家鄉秋韻。文化廣場,在桂香沐浴的方志敏塑像、大氣磅礴的仙樓臺,交融了浦城紅色文化與閩越文化;聚合了浦城元素的五一三路,兩位旁矗立的丹桂樹綿綿延伸;同飲練丹井的二株丹桂和金桂,近在咫尺卻只相望相視,今日終于以味相投相融,在卓觀亭撫花聽朱熹講學;無數次朝圣的九龍桂,凝聚900年來花的一次盛宴,一簇簇驚艷游人,九龍穹枝直沖云霄。走進桂博園、古桂園、烏龍山大觀園、丹桂山莊……,漫步在一片片、一行行、一株株丹桂樹下,如臨“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之詩情,沐浴花海香河之畫意?!?/span>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只紅杏出墻來”,大家耳熟的葉紹翁《游玩不值》就是我要說的浦城又一枝花。這位浦城大詩人游走在仙霞山脈和武夷山脈之間,又說是龍泉人,又說是建甌人,這并不重要,聽說有一石碑為證,這首詩寫在浦城,并有人解讀春色寓意浦城女人的美,深墻高院也暗臧不住,全然沒有曲解的貶意。 今天冒然寫此文,心中也甚念“夢筆生花”!這便是我要說的浦城第三枝花?!扒镏撩髟聢@,水綠桂含丹”,南朝文豪江淹在浦城當縣令,夢境中被賜以神筆,便文如泉涌,作品中僅頌桂的就有二十多篇,可見當時浦城桂花樹種植之盛,繁茂之景已深深打動了詩人的心。并留下“桂枝空命折,煙氣星雨驚”的詩句,好象已預知江郎才盡。一個人物二個成語,這在小城也是絕無僅有。 浦城自古是有詩和故事的地方。詩人們留下許許多多詠桂的佳句…… 江淹騷體文《雜詞·悅曲池》“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chēng)石。赪峰兮若虹,黛樹兮如畫。桐之葉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唐朝詩人林藻兄弟赴京趕考途經仙霞古道浦城梨嶺關駐足賦詩:“曾向嶺頭題姓字,不拿楊葉不言歸。弟兄各折一枝桂,還向嶺頭聯影飛?!焙缶婆e及第,梨嶺改名為折桂嶺。直到如今,賽場奪冠仍然稱之為“折桂”,其影響可見一斑。“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楊萬里《叢?桂》好像是為浦城八萬畝丹桂而作。 天香云外飄,丹桂別樣紅!在丹桂飄香的日子,請到浦城“中國丹桂之鄉”,來一次花的艷遇。(徐曉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