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嶺巖頂山:山石奇 趣怡美景
| 2017-11-08 17:02:51??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浦城境內多山,自北而下,山勢由高峻闊轉入奇秀險,以富嶺鎮境內尤為明顯。匡山之美,廣為人知。該鎮的巖頂山位于匡山的西麓,美景怡人,卻罕有人至。近日,筆者跟隨縣人大周裕明副主任一行調研旅游開發工作,方得以一睹巖頂山的美麗風采。 驅車出城關向東30公里來到巖頂山腳下,抬頭仰望,只見環山頂石崖形似紗帽,又類群雕,連綿千米,甚是壯觀。漫步山中,樹林蔭翳,巨木參天,山石奇趣,一步一景,曲徑通幽。據同行的里源村支書李彬介紹,為打造一村一品,開發旅游資源,自2013年起,該村抓住機遇,積極對接政策,并多方籌措資金,已陸續投入100多萬元,先后完成了通往巖頂山的林間棧道和休憩涼亭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標識牌的設置。 一路之上,不少棧道就地取材,或以雜木為柵,夯土為階;或以碎石鋪就,自然精巧。至崖下,有一觀景亭,以竹為材,簡樸自然。登臺遠眺,巖頂之崖各具形態,惟妙惟肖。崖下路分兩條,一陡一平,皆可登頂。崖上有天馬槽、神仙井、仙人床、觀音土等景致,奇趣天然,令人驚嘆。立于山頂俯瞰,周邊村鎮一覽無余,自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涌上心頭。 天馬槽長約五尺,槽內積水。槽前有一凹洞酷似馬蹄印,因此得名。相傳天馬槽內積水常年不干涸,如遇大旱之年,鄉人為救旱,可將槽內積水舀去澆灌在干旱之地,并于馬槽內壁點燃香紙,不出一日必有大雨降下,干旱即解,天馬槽內重新積滿雨水。雖是傳說,但寄托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賦予了美景更深的文化內涵。坐于觀景涼亭內,涼風習習,觀云海聽松濤,當真愜意無比。 巖頂山勢高而險,樹木茂密,易守難攻。據聞舊時有強人在此依山建寨,現僅存古寨門一座,依稀可見當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強勢。山頂之上有一片近2畝的平地,內有一座古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為“天仙庵”,因文革期間損毀嚴重,1986年由該村一李姓熱心村民牽頭重建,更名為“凌云寺”。 明萬歷年間,官至禮部郎中的理學名臣葛寅亮(杭州錢塘人)因仰慕該山的神秘和風光而隱居于此,與諸生講濂洛之學,留下一部《拓浦講語》傳世。徜徉于巖頂山,融身于奇異的風光,可品味奇石的妙趣,見證歷史的積淀。感受神奇的傳說,更能緬懷古人的忠貞之志。 “巖頂山是匡山的延伸部分,與匡山風景一脈相承。”對于巖頂山的旅游開發,李彬滿懷憧憬,“我們今后計劃從巖頂山頂上開辟出一條線路,與匡山連接起來,拓寬旅游資源。”我們相信,巖頂山逐漸掀開她神秘而秀美的面紗,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所喜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