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譜吟唱皆泰斗 耄耋之年力傳承——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陳長林
| 2016-12-06 15:47:44??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他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在古琴十大傳承人中排名第二,被譽為“打譜吟唱皆泰斗”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月24日,北京雪后初晴。帶著浦城縣委、縣政府的誠摯問候,懷著崇敬的心情,浦城縣文體新局領導和浦城古琴演奏員一行專程進京拜訪了古琴家陳長林先生。 ? 84歲的陳長林是福建福州人,成長于福州的一個古琴世家,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曾發表有多篇電腦及古琴方面的學術論文。少年時向兩位閩派琴家父親陳琴趣和其表姨吳子美學琴。1951及1956年先后加入上海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會,又向查阜西、吳景略、張子謙等著名琴家學習,在原有閩派基礎上兼習各家之長,形成自己的特點。其利用編程軟件開發出MIDI古琴,將古琴與計算機融合,為古琴的傳承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還是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北京古琴研究會理事,北美琴社顧問。1958年以來已發掘(打譜)有《胡笳十八拍》等七十多首琴曲。1957年以來已發表有近二十篇古琴學術文章。多次出席海內外古琴演奏會及學術會議?!坝旯尽背霭姘l行有陳長林古琴專輯CD《閩江琴韻》。近兩年來,又有《陳長林琴學文集》、《陳長林古琴譜集》和八張唱片、一百首琴曲的《陳長林古琴專輯》三部重要著作相繼面世。 ? 陳長林琴藝的特色在于其音色明亮飽滿,吟猱的下指有勁而又非常靈活,板眼干凈明白,絕不含糊。他的琴傾向剛陽中和的美,但又于剛中帶柔。不僅琴藝高超,陳長林也深諳琴道,更在古琴打譜方面成果卓絕?,F在,雖已年過八旬,但他依然全身心進行著古琴方面的打譜研究,培養傳人,積極推動開展“吟唱”教學。 ? 獲知福建的家鄉人前來,陳先生非常高興,他向一行人介紹了自己學琴和研究的經歷,尤其將自己對閩派古琴的理解和研究講與大家分享。陳先生說,教自己學琴的表姨吳子美,九歲開始師從閩派琴家浦城吳基西,而后者則傳自祝桐君先生(不是親授)。吳子美為吳基西的最得意門生,并獲贈“紫瑯玕”琴。陳長林從吳氏處學得的琴曲計有《陽關三疊》、《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秋江夜泊》、《圯橋進履》、《易水慨古》等。他說他自己是以閩派古琴為根基,兼習各家的。他還指出,閩派古琴有自己完整的理論、代表作、琴家群體等,更對其他古琴派別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閩派古琴歷史悠久,與真德秀、朱熹等有較大淵源。 ? 除古琴演奏外,陳長林還向大家介紹了他在古琴打譜方面的研究。他說,在打譜過程中,他極注意繼承清代閩派琴家祝桐君(鳳喈)關于重視節奏、音律、“依永和聲”等見解。祝氏所提出的“依永和聲”意即不止哼出“工尺”,如do、re、mi、sol、la等音調,而是把指法產生的腔調也唱出來,可以使記得如何唱而把指法也記下來。 ? ?拜訪過程中,浦城縣文體新局向陳先生轉達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問候,并送呈了浦城縣人民政府的邀請函,希望陳先生能夠到浦城指導古琴的傳承發展工作。同時,也提出了幫助浦城培訓古琴師資、收集閩派古琴資料、合作開展浦城館藏古琴譜研究和祝桐君琴學研究等期待。陳先生一一應允,表示很高興到浦城開展相關講座和教學活動,也希望浦城能夠盡快選派人員開辦古琴研習班,采取遠程教學、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他特別希望能把祝桐君琴譜刊印出版,將桐君古琴藝術傳承開來。?? (徐 強)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