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縷茶香飄千年
| 2016-11-30 11:16:43??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核心提示:悠久的栽植歷史、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就了浦城茶葉的上好品質,上好的茶葉品質也讓浦城茶葉飄香千年。近年來,隨著浦城縣被列入福建省第三輪(2014年-2016年)現代茶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實施縣。截至目前,全縣的53家茶企、2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中,共注冊茶葉商標25枚,其中省著名商標1枚,南平市知名商標5枚,1個公司獲得國內有機茶認證。 ? ??? 歷史悠久? 茗茶傳承 ? ??? 浦城栽培種植茶葉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茶產業一直是我縣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據考,浦城在三國時期就開始茗飲之事,晉尚書陸邁為吳興(浦城)縣令時,用茶饗客已蔚成民風。明代,浦城成為福建主要產茶區之一。據明成化十五年《浦城縣志》載:洪武年間浦城“桑麻被壟,茶筍連山”,可見當時茶葉之多。即便是在茶葉明顯衰落的清朝,在富嶺、水北一帶茶鄉,民間仍有以該戶產茶評論其家計貧富的民俗。解放后,我縣成為省里扶持的茶葉生產重點縣,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 ??? “浦城的氣候、土壤條件十分適合種植茶葉,所產茶葉品質甚佳,因此從古至今也得到許多歷史文化名人的高度評價。”南北朝“夢筆生花”的大文豪江淹在浦城當縣令的著文:“武夷山脈所產之珍木靈芽皆淹平生所愛。”文中“珍木靈芽”即指茶葉。清代在浦城僑居的梁章鉅在《歸田瑣記.品茶》中記“浦茶之佳者,往往轉運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較勝,其價亦頓增。”上世紀80年代,浦城文化館收集歷史傳承的一首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春,二月采茶瑞香開,三月采茶桃花紅,四月……”民歌為112句7字長調,充分體現了當地人采茶、制茶的歷史延承。 ? ? ??? 好山好水出好茶 ? ??? 浦城不僅產茶,也出好茶。曾有“小蘇州”之稱的浦城是一方物產富饒之地,它靠近北緯38度線的神奇地帶,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良好。清光緒《續修浦城志》載:茶“產西巖山、昭山者最佳”,即縣城西關的蓮塘鎮到仙陽鎮一帶。 ? ???? 明、清時,浦城盛產“三馬茶”,也叫“馬跡茶”,為高山綠茶。這茶原產在海拔1600多米的忠信鎮福羅山,常年云霧繚繞,日照較少,年平均氣溫15度。其茶鮮葉寬厚,形似大白茶,茶香撲鼻,入口清涼,色青味醇,沖沏三四次仍芳香不斷,銷省外已200多年。 ? ??? 浦城茶香,極有靈性。盤亭鄉秀里的宋代“吳氏三賢五進士”都和浦城的茶有緣。《秀里吳氏宗譜》載:“育,字春卿,少奇穎博學,逐患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茶餌之,大醉一夕而愈。”據說這茶就是出自本鄉本土的棠嶺。吳育將答謝住持不收的重金施給茶農種好茶,成為一方百姓養生健心的寶茗。其弟吳充為相精心輔國,也好茶,吳家與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姻親,常把鄉茶送給親家和朝中大臣品嘗,被贊為“建州奇茗”。 因此,他在茶詩中道“莫言老守無心汁,排比賓竂醉過春”。茶以士榮,士以茶樂,浦城茶能“醉過春”,豈不是好茗品? ? ??? 茗茶傳承譜新篇 ? ???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精品品牌,把浦城茶葉做精做強!”這是當前浦城從事茶產業人員的共識。 ? ??? 品牌是走向市場、占領市場的關鍵。為此, 我縣大力實施品牌推進戰略,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我縣全力推進2014-2016年的現代茶業重點縣項目的建設和落實,共有24家茶葉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承擔項目建設,建設生態茶園12880畝,17家企業和合作社進行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提升改造,8家茶企增置9臺茶葉智能色選機。 ? ??? 傳承突出特色。浦城茶人在過去野生優質茶的基礎上,借助桂花之鄉優勢,努力創新品牌,如茶中的“丹桂紅”“桂花紅”“桂花香”等,借承歷史優秀文化,新創“閩驛紅”“夢棠紅”“楓溪紅”“醉過春”等一個個佳茗,暢銷全國。此外,浦城制茶人在對“觀音眉”“馬跡茶”等歷史茗茶不斷進行傳承的同時,也不斷結合市場需求,打造新的 “茶葉名片”。仙陽茶廠“劍峰綠” 于1994年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優質獎,登上《中國綠茶譜》;2011年開始,福邦茶廠的“閩驛紅”連續二次獲得省優質茶獎;2015年,忠信頂紅茶業公司的紅茶再獲省優質茶獎。 ? ??? 為整合優勢資源,推動茶產業進一步發展,浦城縣多措并舉,對特色品牌茶葉進行集中宣傳。在“請進來”茶葉專家進行指導的基礎上,積極“走出去”,利用在外經商人員多的特點,將優質茶葉推銷到全國各地。同時,結合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集茶葉展銷會、網絡銷售于一體,進一步拓寬銷售領域,讓浦城茶葉在各地市場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 ???(袁野? 吳勇君) ? ??? 千畝茶園? 垅上飄香 ? ??? 小雨剛過,海拔500多米的山上云霧繚繞,連綿起伏的千畝茶園翠綠欲滴,彎彎曲曲的茶園機耕道兩旁,盛開的水仙老樅茶花香氣怡人,煞是好看。11月20日,石陂鎮南岸村白石垅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千畝生態茶園,給游客呈現了一幅美麗茶園景色。 ? ??? 由于合作社投資300萬元的茶葉加工廠正在加緊建設,去年和今年采摘的茶青全部銷往武夷山茶廠。我們種植的都是熱銷的巖茶品種,加上生態好,茶葉品質好,去年采的8萬斤和今年采的15萬斤春茶,全部銷售一空。”合作社負責人吳曉華介紹,白石垅茶園自2011年開始建設,截止目前,已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茶園種有肉桂、水仙、奇蘭等目前市場熱銷的茶葉新品種。最近幾天,合作社正在搶抓秋冬黃金施工期,建設茶葉加工廠,計劃年底前建成和設備安裝完畢,明年就可自己制茶了。 ? ???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南岸村擁有千畝桔柚果園采摘,以及正在動工建設的澤之谷生態農業觀光園,發展茶園觀光休閑旅游,茶園里的農家樂明年初可建成營業,屆時游客可茶園觀光,賞茶品茶購茶,還可品嘗南浦溪鮮美的河魚,甘甜的桔柚。”吳曉華對白石垅生態茶園的建設和發展充滿信心,白石垅茶葉專業合作社現已被評為縣級農村合作社示范社。 ????????????????????????????????? (吳勇君) ? ??? 豐溢堂:萬斤好茶“闖”上海 ? ???? 這里山青水秀,生態優美,產出的茶就是好。”日前,來自上海鑫龍實業有限公司的采購商代表一行8人,來到富嶺鎮雙田村巖頂山的浦城縣豐溢茶葉有限公司的茶葉生產基地實地考察,對公司的千畝生態茶園和茶葉頻頻點贊。 ? ??? “鑫龍公司是我們的老客戶了,一年就要銷出3000多斤茶。公司的茶葉在上海已‘闖’出一片天,一年銷量有兩萬余斤。最暢銷的產品是‘矮腳烏龍’,客戶普遍反應,該款茶耐泡、清香怡人、回甘好。”浦城縣豐溢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漢亮介紹,公司成立于2012年,生產基地位于國家級生態村雙田村,是一家集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茶葉企業。現有茶園面積1200畝,均位于海拔600至1000米之間的山上,主要種植武夷肉桂、水仙、大紅袍等10多個國家級優良品種,目前已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 ? ???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浦城茶葉龍頭企業,打造集種茶、制茶、售茶、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茶葉公司,計劃2017年茶園面積擴大至4000畝。”廖漢亮介紹,茶園全部按照生態茶園標準建設,公司還計劃投資500多萬元,在茶園及周邊套種桃樹、梨樹,建設古色雅韻的茶樓、茶藝小公園,發展以茶葉為主的鄉村觀光休閑旅游。????????????? (吳勇君) ? ??? 忠信“馬跡茶”? 茶香云外飄 ? ??? 在忠信鎮坑尾村小福羅山山腰上有個馬跡自然村,山上云霧繚繞,山澗溫潤透亮,青瓦土房沿溪而立,蔥郁茶樹遍布房前屋后。相傳古代仙人曾隱居此地,留下“洗馬潭、石馬槽、馬蹄跡”等遺跡,故稱“馬跡茶”。此茶為天然野生茶,年代久遠,有些野茶樹高達兩三米,多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產量小,品質佳,傳統手工制作的特級茶每公斤可賣到2000多元。 ? ??? 祖輩幾代都住在馬跡村的村民廖永標介紹,馬跡茶零星分布在深山中,面積約有800余畝,村民只進行人工鋤草等管理,不施肥,不打農藥。相傳,清代時曾有一位叫廖斯茂的人定居馬跡村,看見野茶滿山,采摘品嘗后覺得滋味甘醇、香氣淡雅,便將野茶精心培植。據《浦城縣志》記載:馬跡茶其茶葉形似大白菜,芳香撲鼻,色青味濃,入口清涼,經三四次沖泡仍有芳香,清代時暢銷浙江金華一帶。 ? ??? “普通茶樹一年可采兩三茬,但馬跡茶一年只有一茬。”廖永標說,馬跡茶一般在清明發芽,谷雨采摘。村民每年都能采上百公斤青茶,平均每戶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近年來,每逢谷雨前后,不少武夷山的客商就會到馬跡來收購茶青。 ? ??? “賣茶青的利潤遠不如賣成品。”在上海經商的忠信村民楊秀珍和好友杜梅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兩人交換意見后,決定在馬跡建起自己的茶廠,成立“潤隆馬跡茶葉種植合作社”,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經營,與10多家農戶鑒定協議,茶山不打草甘膦、不施肥,合作社收購茶青加工,共同做好馬跡茶這個品牌。2014年5月,他們就成功注冊了“丹霞馬跡”商標,投入100多萬元建設“浦城縣馬跡福羅茶葉加工廠”。 ? ??? 今年8月,在“正山武夷杯”名優茶大賽中,馬跡茶以其優異的品質在800多個茶樣中脫穎而出,榮獲“探花”獎。???? (柳志勇 巫晨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