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 又有好去處!
| 2016-09-06 11:28:26??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十里蓮塘秋色美 今年蓮塘鎮將依托周邊景點,打造“十里蓮塘”城郊生態休閑游。游覽線路為“谷滿山橋”—“天下聞章”—“頤養南山”—“普天一線”—“問道西巖”—“美麗桐源”,集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現代休閑農業、美麗鄉村為一體。 ? “谷滿山橋” 蓮塘鎮山橋村離縣城4公里。舊時,村民收割回來的谷子都會放在橋上晾曬,因此山橋村又被稱為“谷滿山橋”。清代嘉慶年間文人孫振豪撰詩贊曰“清風吹野燒,村女映山花,夕陽古道上,萬頃半桑麻。”可見山橋村是物阜糧豐之地。如今,幾千畝土地,通過土地平整后,成為了田成方、路相連、水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農業園區。游人可在農業園中采摘當季蔬菜、水果。秋收時節,成片的稻穗就像金黃的波浪在風中上下起伏。每年4月,300多畝連片的油菜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冬季來山橋還能夠吃到使用傳統手工制作的香甜紅糖。 ? 此外,山橋村的紅色文化也是一大特色。1932年9月,方志敏率領紅十軍解放浦城時,在山橋的水閣自然村設立臨時后勤部,得到了當地村民的踴躍支援,軍需用品從這里輸出,繳獲的戰利品從此地轉運至閩北蘇區,因此水閣自然村又被稱為紅軍村。在臨時后勤部舊址附近,還尚存著紅軍臨時醫院、紅軍井、葉子通飯店等遺址。 ? “天下聞章” 蓮塘鎮計劃將山橋至桐源村的小道修建成一條寬4.5米,長5公里的綠色步道。待“綠道”完工后,沿著這條綠色步道,就能夠來到章仔鈞練夫人紀念堂。????? ? 紀念堂堂前立著兩根龍柱,正面墻上雕刻著八幅記述章仔鈞、練夫人義釋兩將、恩活全城的歷史故事;紀念堂前設有拜亭,堂內有浦城章氏始祖章仔鈞、練夫人塑像,四周是其15子畫象;拜亭右側立有一塊油麻石功德碑“章仔鈞紀念堂碑”,兩側廂房設有大型“中華章氏文化陳列展”,內設“章氏祖地浦城”、“章氏先賢”、“臺灣章氏”、“天下章氏一家親”四個展覽室;章仔鈞練夫人紀念堂前是祭祀廣場,廣場南側是“太傅公家訓”照壁,正面鐫刻212字的千古遺訓,廣場左側是十五子廊。此外,還有功德院所遺存的唯一祖跡古墻、古井。功德泉井深十米余,口小腹大,呈酒罈型,每歲春洪泉涌,會自淘溢出,以保其潔凈。 ? “美麗桐源” 沿著步道向前,就能夠經過風景優美、群山環繞的南山功德院,觀賞到西巖山的美景。最后到達美麗鄉村桐源。 ? 桐源境內有個金山大峽谷,峽谷長約2公里,沿溪山道蜿蜒盤旋,溪水清澈見底,兩旁是形態各異的懸崖峭壁以及千姿百態的原始次森林。瀑布層層疊疊,最高的落差有20多米,位于水流源頭的一處瀑布如一根巨大的銀鏈鑲嵌在石壁上。峽谷上端還有大面積的天然沼澤地和保護完好的自然林。與金山大峽谷相隔不遠處有個西巖寺,寺門被山松遮掩著,可謂猶抱琵琶半遮面。寺門口有一七寶池,巖石上砌出一方清池,池中設有觀賞亭,觀賞亭中立有觀音像。 ? 此外,蓮塘鎮還有悅樂村大金山、瀑布、休閑農莊,東山村古道、七夕廟,下沙村羅漢洞、一線天,九秋村大棚草莓、桑園等景點等待著游客去參觀。 ? 踏秋賞石韻? 醉美在盤亭 盤亭鄉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距離縣城54公里,平均海拔206米,境內省級風景名勝區浮蓋山為典型的花崗巖地貌,以險峰、奇石、怪洞為主,數以百計的原始狀態壘石洞數量居全國之首,而劉田、均溪一帶則以大片礫石、砂巖構成的丹霞地貌為主,其山石呈鮮紅色,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朝霞”的奇妙風采,可謂“三省交界,兩種地貌,一處濃縮”。 ? 花崗巖地貌 浮蓋山位于盤亭鄉柳墩村東面,面積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它猶如一條尾擺西北、首向東南的巨龍,雄踞在閩浙贛三省邊境。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閩,第一站便是此山,被山中奇景所吸引,他流連數日。游至大云寺時,他寫下《游浮蓋山記》,盛贊浮蓋山“石痕竹影,娟然可愛。峰戀環列,此真獨勝”。 ? 浮蓋山最大特色就是奇峰與怪石。在山下十余里外,遠遠就能望見石人峰酷似一位危冠高坐的仙翁在守護著三省邊境,那酷肖犁頭與犁鏵的犁尖峰直插云天,而指節畢現的仙掌峰則仿佛向游人指點迷津;主峰碧獅峰近頂處的塊壘巨巖恰似一頭雄獅蹲伏,仿佛猛然一撲便可躍上峰頂。還有那天然累疊而成的棋盤石,儼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而游人卻可沿著巖石縫隙轉彎抹角地攀上峰頂…… ? 隨著坡回路轉,這些巖石、山峰由于視角的變化,在游人眼底又呈現不同的形象,令人嘆贊不迭。特別在山坡茂密的松竹叢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巨石,大者高一二十米,小的三五米不等,有的像伏牛臥虎,有的如球如璧,有的則如鐘如鼓……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 ? 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巖,擠擠挨挨,層層迭迭,互相支撐,又形成了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的巖洞,它雖沒有石灰巖溶洞那般深幽,然而游人側身其中卻無需燈火,而又能充分體驗“洞游”的情趣。唯有徐霞客當年在寺僧引路下燃薪入游的石龍洞,乃是在鐘鼓巖附近的一條深邃的巖隙,須從僅容一人出入的洞口懸身而下,洞內下端可容三五人,但向上愈窄,三五十米之上,僅容一人側身立足,因洞身狹長且兩壁巖石粗疏猶似龍鱗,洞頂又有一脈清泉細細而下,故古人號之曰“石龍洞”,這是浮蓋山唯一一處“暗無天日”的奇洞。 ? 丹霞地貌 從盤亭鄉駕車西行6公里到秀里村,便見清幽的盤亭溪兩岸聳立著高高低低的紅色山丘,好像在歡迎游人的到來。從秀里村沿著村簡易公路折向西南行2公里許,忽見路右邊一座火紅的巖峰拔地而起,當地人稱之為“朝天燭”,在它腳下,有一片高寬各10余米的半圓形平整巖壁,當地人稱之為“半邊月”,在“半邊月”對面,路左邊的巖丘半腰有一條深深的巖縫,巖縫西端有一洞,深不可測,稱之為“棠峰洞”。再前行1公里許到半源村,只見路右邊,有7座峻峭的紅色山巖緊緊依挨,稱之為“七巖峰”。 ? 車到劉田村外,只見村后一座巖峰頂部兀然獨立著一塊巨石,其狀如雞,稱為“上山雞”,在“龍巖”南端,有一對高20~30米的尖細巖石,恰似一對巨大的羊角,因此被稱為“羊角石”,而龍巖則成為羊身,連成一體看去便是一只聳身俯首的山羊,人們稱之為“下山羊”,過去當地人傳說劉田村窮就窮在這雞上山而羊下山。 ? 由劉田村去浦城、廣豐交界的邊隘木城關,約有2公里,自劉田村西行一里許,路右邊又是一連5個奇峭的山峰,當地人稱“老佛巖”,這片奇峰海拔500多米,丹崖赤壁與滿山蒼松翠竹交映,顯得格外秀麗壯觀。據村干部介紹,山北坡便是廣豐縣著名的風景區百花巖,那邊的奇峰怪石和這邊可謂是一脈相連。 ? 從劉田村沿山路東行向均溪村,一路亦有形態各異的紅色山巖,尤為奇特的是均溪村商面一座奇峰,它高約60~70米,寬10余米,茄紅色的崖壁平直而層理分明,仿佛一段巨大的紅墻矗立在群山之上,難怪當地人稱之為“神仙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