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塘荷夢
| 2016-08-23 11:11:05??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散文)????????????????? 王德仁 “月光光,照蓮塘。蓮塘蓮子香,金鳳對鴛鴦。三包糕,四包糖,哥帶妹妹歸學堂。妺妺讀了三年書,陪哥考得狀元郎。”故鄉浦城的《月光謠》,是半個世紀前娘給我唱的搖籃曲,只要想起這首兒歌,別夢依稀中就好像看見了外婆家門前的蓮塘,聞到荷花的馨香。 ? 外婆住在城西蓮塘鄉的蓮塘村,村分上、下蓮塘,家就在上蓮塘的蕌止園,村里人多有水塘,既養魚又種蓮。我外公也姓“蓮”,一生愛蓮種蓮,采的蓮子甜而香。自他走后,那口小塘蓮花成外婆的心荷,常在塘邊轉悠。 ? 剛上學的那年的七巧節,娘帶我回娘家去嘗新蓮。我與外婆坐在塘邊的條石上剝蓮蓬,老舅在塘里取蓮藕,見團團蓮葉中還稀疏伸出幾枝小荷,露出粉紅的尖尖角,十分生趣。我央求老舅摘下給我把玩,他道:“這玉芙蓉就是咱村的生花夢筆!” ? 外婆瞇眼笑說村中的夢筆山,就是南朝江淹為縣令時在此夢得五色筆后,著文如華。走時墜落在村西田疇里化成文房的筆、墨、紙、硯四塊大隕石。為保護這枝神筆,江淹托夢給村鄉長者,說五彩筆已被神仙郭璞化作多枝筆散落在蓮塘里,生出鮮艷的十彩荷花了。我雖不信,但外婆“蓮心”苦口要我好好讀書還是信的,那枝舞動的角荷,分明不就像一枝大彩筆么? ? 一個荷塘月色,清光斜照,池水碧玉,荷花香起。娘做家務去,搖起芭蕉扇的外婆,又給我講起荷蓮故事——不遠有個風光無限的西村,據說是五代期間、閩國的一代名將章仔鈞鎮守西巖山,其妻練雋領女眷居住這里。一夜她“夢蓮子出彩”,遂立下男童女娃一起就讀書習風。章將軍常下山到村里視察民情,常帶官兵幫村里疏通水塘田渠,荷美魚肥,稻谷豐盛,于是百姓贊濯清漣的荷花是功德蓮。 ? “瞧!那座若像水芙蓉般的亭樓,就是紀念宋代閩中第一個官拜宰相的章得象的閣摟。”那年讀初中,全年段到夢筆山秋游,走到大官橋時歷史老師實地講課。此時,我方知外婆的傳說不虛,給我傳承荷蓮本色更為真。 ? 蓮塘福地,人杰地靈,馬蓮河從橋下緩緩流淌入南浦溪,經蓮花灘下東南,腳下七星橋把縣城與蓮塘鄉相連一起。由于章氏一門出狀元、進士29人,宰輔3人,練夫人譽為“芝城之母”。宋至清時,其家門口車水馬龍,遂叫這路為馬車街,地稱上相里——轄管蓮塘村。章家人常過橋,春察蓮塘水,秋賞荷花開。 ? 據浦城縣志載:“古代村人為防火挖9口井,13口塘,塘橫貫串連,稱連塘,后種蓮于塘,故名蓮塘。”此地,宋至清分屬西隅里、上相里、登云里、招賢里、仁風里、孝悌里,民國期間設鄉,境內已多處發現新石器至戰國等遺跡。這里興盛蓮花有深厚淵源,西隅妙云寺中觀音坐蓮臺,禪門以蓮為佛花;西巖山觀里哪吒是蓮身,何仙姑為荷花仙子,道門以蓮為仙花;西山書院留“出于淤泥而不染”,儒門以蓮為圣花。一花一世界,可見山城荷蓮文化,已是民生夢想。 ? “水散漫兮涵素壑,池中蓮兮十色紅。”南浦蓮,在江淹的夢筆生花中,成了人格化的美麗少女。他的《釆菱曲》詩:“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眾美信如此,無恨在清泉。”還有“于時夏蓮始舒,春蓀未歇。孟夏氤氳兮,荷葉承蓮”。“江南采蓮,美女生燕”等蓮花賦。宋·黃伯云的《夢筆山》:“芙蓉幻出畫難成,文藻由來屬俊英”。詩把蓮塘的荷花與夢筆連在一起。令人叫絕的還是清·浦城才女孫若孟的《蓮花詩》:“十里鑒湖蓮,亭亭嬌欲語。許多采蓮舟,都在花深處。” ? 蓮塘荷夢,鄉情悠悠。燈下,手捧《浦城詩話》,又有多少故鄉的文士才子為蓮鄉清荷贊之,頌之?讀著宋代進士、浦城代縣令陳襄的說《荷華》:“翠蓋田田綠,繁華艷艷紅”。只覺詩書中的蓮塘頻波動,心田里的荷花香滿路。忽然,我眼前仿佛蓮塘奇景若夢幻:新荷初出水,花房弄微紅,是荷葉翻入玻璃碧?還是天仙酒醉拋花籃?幕幕綿繡,花韻變化,那風吹雨荷,芳魂裊裊,是風荷雨韻;那晨光彩照,玉容嬌羞,是清荷豐韻;那淡月疏云,仙女步波,是月荷神韻;那接天碧葉,映日荷花,是別樣紅的美韻……故鄉的蓮美,蓮塘的荷香! ? 啊,蓮塘鄉的荷韻春秋,覺醒浦城兒女的荷魂,呼喊游子歸來的雙腳。每當車進西巖山下的國道,若“藕斷絲連”的我,總是翹首舉望,當年美麗的蓮塘十色紅蓮在那?一次次回鄉,一回冋鄉愁。娘親說外婆走后,荷塘被征收。父親說以糧為綱年代,荷塘作水田。同學說城市不斷擴建時,口口荷塘又被填。時至今日,蓮塘村已難見蓮花開。荷之殤,夢難斷! ? 不久前再次回鄉,走在新開通的夢筆大道上,一群群蓮塘中、小學的孩子迎面而過,蓮塘村西面已建好《章氏功德院》,名相真德秀的石雕也聳立村北廣場。頓時,我心蓮如夢:蓮塘鄉的荷花,何時重見香?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