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故事會--非遺篇
| 2016-07-14 08:47:34??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各民族人民創造并世代相傳、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優秀傳統文化成果,是我們的民族之根、文化之源。 ? 目前我縣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有“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名錄項目有 “浦城閩派古琴”、“提線木偶戲(浦城傳子木偶)”、“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藝”,列入市級非遺名錄項目有“浦城包酒及釀造技藝”、“浦城豆腐丸制作技藝”,列入縣級非遺名錄項目有 “浦城肉燕”、“浦城馬燈戲”、“浦城茶燈舞”、“浦城谷燒制作技藝”、“閩筍制作技藝”、“楓溪高山稻田養魚”、“浦城土紙制作技藝”、“浦城贛劇”、“夢筆生花(民間傳說)”、“摸鐘辨盜(歷史故事)”。 ? 今天,給大家推薦兩篇非遺故事:
?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夢筆生花(民間傳說)??? 南朝徽宗二年(474),江淹為浦城(當時稱吳興)縣令。在任三年間,踏遍浦城山山水水。 ? 一天,他來到浦城西郊孤山的孤山寺。山上叢林茂密,古樹參天,山前是溪水繞城風光秀麗,江淹流連忘返,便在寺中留宿下來。朦朧中,忽見二位老人分別拿出一匹錦、一支筆,囑咐江淹用功讀書,將來并可大展宏圖,而后飄然騰空而去。江淹把彩錦攤在桌上,五光十色,艷麗奪目,十分精致,筆是一支開著鮮花的彩筆,江淹十分喜歡。正欣賞之際,忽然公雞報曉。江淹一驚,原是一夢。 ? 此后,江淹文思如涌,落筆皆成華章,他在浦城寫下了《邑中草木頌十五首》《恨賦》《別賦》《赤虹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文章,成了一代文章風流魁首。 ? 據說在江淹孤山寺得夢不久,天上降下三塊隕石于寺前,一石呈橢圓形,形似硯臺,一石長條而圓,形如大筆。傳說這是神人贈給江淹的文房四寶。從此,這座孤山便改名為“夢筆山”了。 ? 2014年,浦城“夢筆生花”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摸鐘辨盜(歷史故事)? 摸鐘破案是發生在宋朝的利用心理學破案的一個著名案例,破案者陳襄。 ? 陳襄,侯官人,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與陳烈、周希孟、鄭穆號為海濱四先生。他于宋慶歷二年(1042年)舉進士,官至樞密直學士兼侍讀。他初出仕時,曾任浦城縣主簿并攝縣事,遇有訴訟,必使數吏環立于他前面,凡有私謁者,一律不受理。他在浦城任上,有一起盜竊案,經多方尋查,難以找到盜賊。陳襄宣稱,某廟的鐘能辨盜,偷東西的人只要摸它一下,它就立即發出響聲。隨即暗地里在鐘上涂墨,并用帷幕將鐘遮了起來。而后,他命令有盜竊前科的人和懷疑對象集中到廟里,令他們每一個人依次把手伸進帷幕去摸鐘。沒有偷盜的人都大膽去摸,其中有一個人是真正的竊賊,他心虛,恐怕真的去摸鐘,鐘就會響起來,因而不敢用手觸鐘。摸鐘結束后,陳襄叫他們把手都伸出來,發現只有一個人手中無墨,當即叫衙役將這個人捆綁,認定他就是這次偷竊案的罪犯。罪犯不服,陳襄說出其中道理,罪犯心服口服,甘心伏罪。 ? 2014年,浦城“摸鐘辨盜”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