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龍根村
| 2016-06-21 11:12:15??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散文)???????????????? 王德仁 ? 多少蒼桑歲月,凝聚成這美麗小村;多少茫然臉孔,交集在這古村耕讀。千辛萬苦奔波,那是讓血脈再相連;千山萬水生活,那是為留住我們的根。 ? 閩北浦城,就有一個神秘的古村落,名叫“龍根”。龍行天下,春秋孔子言:“龍生九子,尚且有所不同”。龍根之“龍”,與他鄉之龍有什么和而不同,究竟蕰藏著多深厚的歷史迷像?留下多少希罕而奇特的故事? ? 近日,我有幸來到村里探“龍根之幽”。龍根村位處縣城西南重鎮石陂附近,離城30公里,鄰靠建陽、武夷山,國道205線從村外穿過。據史書記載,“宋至清,石陂割靖安、人和、總章、東禮四里地。”境內曾發現商代戰國文化遺址16處,而龍根村是人和里主要村寨,足顯“龍根”文化底蘊厚重。 ? 何為“龍根”?村北舉目仰望,千畝良田的對面,右山巖,巍峨如虎,左山梁,雄偉起伏似龍,千米山岡仿佛龍節高下漸低,卷曲東南山坡,龍尾與龍首回顧,村寨就建立在龍尾地。所以,村以地像命名。 ? 走在古寨,老街小巷,青磚構就,深宅大院,古香古韻,令人沉醉。穿越龍根,老房密集,幾乎都有村民居住,祠堂書舍,人氣旺盛。聽一老人道,浦城在“永嘉之亂”的三百年前,就有大批中原人進閩,比“八姓入閩”時間還早。村有姓李、葉、江、王等,均為外地來此安家。游走條條古巷里,見民居建筑風格,多是“詩書耕讀”人家,以顯孔孟儒風傳承。在李氏家祠的大門墻內橫匾上“景星慶云”,景星,大星也,慶云,卿云也,暗示天地人和之里,隱著王侯將相富貴氣象。 ? 果真,走到開村之祖李家時,雖是斷墻殘園,但高大氣派的大門連墻尚在,大門兩邊是獨條大青石,門匾雕花青磚中間赫然有一個“帝”字,左右兩邊各是一條“飛龍”。眾人看見,既心驚喜悅,又困感不已,因為普通李姓誰如此大膽敢犯天條?轉而猜想:此家人氏莫是大唐李皇子孫? ? 見浦城縣志,浦城與大唐李家皇朝淵源頗深,武德四年(621),唐高袓李淵稱帝后改縣名吳興為唐興,武則天稱大周皇帝后的天授(691)改縣名為武寧,唐中宗李顯復位后的神龍元年(705)又將武寧縣名改回唐興。而石陂鎮與人和里相連的“總章”里,卻是則天夫君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如此看,這家李氏是李治與則天年間來此興居,監守“唐興城”?那門上帝字的兩龍是隱顯高宗與武后?還是標志李顯復帝后“神龍”與“景龍”的年號?迷還須專家破解,然而龍根村,當是李唐的一脈之根唉! ? “健碧倚天無數峰,眼前渾似故人逢?!?/span>這是朱松過浦城的詩。龍村人世代淡定世情,和通異姓共處,恬然生活,無見自傲,留下古樸民風,傳承“龍國之根”。 ? 龍井是村里傳奇福井。村有年代久遠的三口龍井,相距三百米,呈等腰三角布狀。傳說祖先立村龍山之尾,覺察對面的龍頭山下,左、右龍溪水低,引不進村,卻流出村外。遂向龍王祈福,山龍顯靈,口里龍珠吐在村中心化為龍口井,左、右眼龍珠飛落南北田中成為左龍眼井和右龍眼井。于是,全村生活與灌溉都有了水源,你看田中口口水塘成蓮池,門前水溝清泉淌流不斷。細心察看,左龍井用石頭圍成圓井口,井邊有一棵古樟和一棵古桂花相依。右龍井泉水尚流,井面漂浮綠草,井沿滿是青苔。最神奇的是龍口井,口圓形與地面持平,直徑1.5米,深2.5米,冬冒熱氣,夏時清冽。無井欄,但從來無人跌落。井口附近有一石龕,內有香燭。每遇火災、地震、瘟疫,井水起泡發出“嗷、嗷”聲響,疑是“龍報平安”。 ? 千年龍根老樅,水仙樹王神韻。龍口井左轉二曲巷的不遠處,龍尾坡下罕見一株古樅茶樹分五枝生長,喬木主徑周長為75公分、直徑約30公分,另四枝樹徑周長分別為50到64公分之間,直徑均超20公分。樹高約7米,樹冠寬約12米。該樹歷盡日月經天,依然枝繁葉茂。好茶離不開好水,村人好讀書、農耕、品茶,那龍口井也譽稱“龍品井”……茶不孤單,猜想村里是否還有古茶,有老者坦言前幾年,村里另有一株老樅水仙,比這株略小些,被某人買走枯死他鄉。惜哉,難道君不見茶樹“堅貞不移,受命不遷”呼?不然,龍根村就有“姐妹茶王后”。 ? “龍王廟”呢?尋之不到,卻意外發現小小龍根寨,竟然有九座尼庵,歷史暗示我們什么?進村龍門前右邊,有一座庵堂叫“日新庵”,為清同治年間所建,內涵“日子益新”。庵門口碑文記載:除日新庵尚存,小村先后建有九庵,即西墩庵、進士庵、心庵、九龍庵、寶蘆茹庵、淸明堂庵、玉峰庵,庵名稱幾乎與“求子士進”有關。何不見寺,只見庵?是否與則天女皇有關?她也進過庵堂。正當帶著困惑,走到巷里一戶陳氏大宅,見正門與右小門被封閉,左門而入,老宅潮濕。同行者問之,女主人羞而不答,出后遇老婦嬉笑:“此陳家一位老祖曾先后討七房老婆都未孕育,開左門再討進第八房后才有一子。”頓時,我大悟:“原是龍村過去小龍女生多也!”明清后,漸成男女比例。龍根村主任池清源聽傳,康熙年間的一天深夜,里長老人夢到一位仙人到家,說建寨門才能護住“龍根”呀!日新庵邊后,正是康熙年建的村寨龍門,呈圓頂,磚切里外雙層。我想那神仙莫是福星老,把康熙寫的“多衣、多子、多田”的福字也賜給龍根?據說,福星的一只腳印尚留山巖石上。 ? 龍根村,一個個神明故典,一茬茬神力傳說!你瞧,村民李富欽家院子里,23年前種的仙人掌樹已超過房頂如“仙人”,黃色小花點頭笑。村北有兩棵逾千年的香樟紅楓同根生長緊緊相連,茂盛冠蓋遮蔽了半畝河田,成村里的風水樹。龍頭山上有兩山包形狀如魚,村人說那是一直在跳龍門的鯉魚。龍頭山崗,百米九龍奇瀑,分段飛流,若白龍奔騰,長的如倚天鋒劍,寬的似銀雪白布,短的仿佛珍珠門鏈,與之相望的村頭南的千畝田野里有幾條痩長的小山,那是大龍的“小龍”……龍根,引人神往。 ? “人中之龍”,是孔子見老子后的無限感慨,也是國人千百年來尋求之想,祈盼之夢!呵,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征,龍是中國人的無限崇拜。龍的國土,龍翔云霧;龍的神華,龍雨萬物;龍的圖騰,民族天使。龍根村神秘,雖深隱“唐興與武寧”的大風歌;龍根村神奇,卻不顯達官貴族傲氣;但她以自己的普通之秀,平凡之韻,感人醉美,動人心弦。龍根,你不愧是我們的龍子龍孫! ? ?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