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藍”保障“生態綠”
| 2016-03-15 11:20:16??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真是謝謝你們,讓我們知道了很多關于識別假冒偽劣化肥、種子的方法,希望你們常來。”3月7日,在富嶺鎮大水口村,一群農村婦女笑呵呵地對前來進行法制宣傳的“生態檢察小分隊”成員們說道。這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特殊服務隊伍共有20余名成員,以年輕且富有辦案經驗的檢察官為骨干,承擔著辦案維穩、預防宣傳、調研總結等多種職責,是該縣檢察機關服務生態建設的創新舉措之一。 ? 浦城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森林覆蓋率75.2%。為守護這片碧水青山,去年以來,縣檢察院主動延伸檢察職能,推行“打擊、預防、宣傳、維穩”四位一體生態檢察工作機制,從單一對損毀動植物生態的懲治拓展到對生態犯罪的打擊、對破壞環境資源的監督、對青山綠水的修復。 ? 今年2月26日,我縣進行了首例環境污染犯罪的公訟。據悉,位于水北鎮的閩泰表面處理有限公司將未經處理的工業用廢水直接排放進南浦溪中,后經環保部門檢測廢水中的電鍍物超過國家標準3倍,相關部門立即對其進行了停業整頓處理。縣檢察院了解情況后,馬上到現場進行調查取證,立刻組織力量對案件情況進行審查,并及時提起公訴,對環境污染案件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這兩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們的監督職能也從林業資源逐漸拓展到空氣、水流、土地、礦產資源等生態領域。”縣檢察院生態檢察科負責人陳輝介紹說,該院以“兩法銜接”為抓手,通過聯席會議制度、案件聯合查處機制等5大措施,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從而形成打擊合力。2015年共督促國土、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環境污染、非法采礦等案件線索4件,實現各類案件零的突破。 ? 在加大打擊生態犯罪力度范圍的同時,縣檢察院還注重不斷創新案件監督、審理方式,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司法要求。不久前,蓮塘鎮蓮塘村藠一組村民經集體商議后,將該小組征地所得的916平方米公益事業用地私自轉讓給個人黃某,并由小組長陳某等人代表藠一組簽訂《土地出讓協議》。隨后,陳某等人將所得的100余萬元按每人口8030元平均分配到戶。檢察機關在進行公訴時遇到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土地的使用是經過組里的村民統一商議決定的,那究竟是以陳某作為犯罪主體,還是以村民小組作為犯罪主體?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和詳細論證后,檢察機關根據案情,大膽以村民小組作為犯罪主體,最終法院判決藠一組及組長陳某犯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全數追繳了村民的違法所得并處罰金。該案件的審理過程得到了省、市檢察機關的高度認可,并被縣法院編制成為案例集錦。2015年,縣檢察機關堅決打擊各類破壞環境犯罪,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逮捕的各類破壞生態資源刑事案件9件10人,均予以批準逮捕;受理審查起訴的各類破壞生態資源刑事案件32件57人,經審查提起公訴24件39人,作存疑不起訴1件2人,公安機關撤回起訴意見6人。 ? “沒有打擊的預防是軟弱無力的預防,沒有預防的打擊是漫無目的的打擊。”檢察院領導介紹說,“打擊、預防、宣傳、維穩”從來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相輔相成的整體。為此,縣檢察院注重事前預防,以檢察建議、預防調查、案件分析等形式作好生態資源違法犯罪預防工作,促進生態執法、管理規范化。去年以來,該院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刑事司法鑒定不規范、涉案款物管理、違法辦理林地使用審批手續等問題,已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書》、《糾正違法通知書》15份,采納率達到100%。 ? 全縣破壞生態資源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同比降低70%,毀林犯罪案件發案率下降50%、失火案件發案率下降68%,一批環境污染、非法采礦、采砂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成績的背后是一項項榮譽的取得:去年年底,該院創建的“四位一體”生態檢察工作機制獲評“全國50佳優秀創新事例”。今年年初,浦城檢察院先后被評為全省政法系統優秀基層單位、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等。三年來,該院累計獲得市級以上榮譽30余項。 ???????????????????????????????????????????????????????? (袁野 陳輝 鐘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