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葉山: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老村落
| 2015-10-21 10:56:08??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我縣西北邊境的古樓鄉,有個葉山村,那里流傳著許多神話般的故事和獨有的千年習俗。10月12日,我們沿著盤山公路,來到這個充滿神秘氣息的古老村落。一路山青水秀,如詩如畫;鳥鳴嘰啾,峰回路轉,群山環抱中忽現一個開闊的山坳,居住著近百戶人家,忽隱忽現中,一條淺淺的小河從村頭至村尾緩緩流過……隨行人員告訴我們,這里就是葉山村,又名葉家山。 古老的七步金階,如故修復的環山亭,始建于元代后期的葉氏宗祠,古馬道,古巷子……這一切,仿佛讓時間的腳步悄悄停下,讓人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時光隧道。這古樸而略顯神秘的村落,彌漫著一股文化的氣息,散發著幾許古典的醇香。據《葉氏族譜》記載,葉氏宜承公自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由浙江松陽轉道至芝城(今建甌)行醫,偶遇浦邑丕降時疫,葉宜承善劑而藥,取得奇效。葉公欲回驥,浦之士挽留者遮道塞途,于是卜筑宜新里北隅而居。長子安節登宋治平四年進士,歷知樂平尉、陜西運司祿等職,誥封朝散大夫,省志、府志、縣志和《中國人名大辭典》有其傳。安節解印回故鄉浦城后首創皇華書院(浦城第一中學前身),并在古樓購田地數畝,留與子孫。后世子孫就近安居,于建炎四年(1130年)在葉家山開基,距今已有900余年。 “七步金階”趣事多 七步金階位于村莊正中心,為宋理學家葉文炳之作,一塊長11米、寬6米的長方形平地上鋪設著黑青石,兩邊四塊旗關石為石凳。從長方形地塊外沿向縱心走七步至中界線,故為“七步金階”。走過這里,便來到另一塊由青磚鋪設成八卦形圖案的長方形地塊,當地人稱“八字”,末端豎一高大石碑,碑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村里老人說,此處是古祭臺。村里族規規定,男丁娶妻,結婚時,新娘無論乘車還是坐轎都要在此處停車下轎,由童男童女手持火把引領步行通過;女兒出嫁時,則不能通過這里,一律繞行。此村規一直沿襲至今,施愛平女士1979年成為葉山村的媳婦,當時,因丈夫還未退役,只能在部隊結婚。兩年后,她帶著兒子首次來到葉山,婆婆早早地來到村口,目的就是要牽著兒媳的手通過七步金階。 相傳,七步金階還有防盜之功能。老人們說,只要有小偷來到葉山村,無論他走哪條道,只能進不能出,最后都會被困留在“八字”內。所以,該村民風淳樸,村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八字'還是村里的聚集中心?!?5歲高齡的村民葉康信告訴記者,空閑時大家都喜歡聚在這里談天說地。最熱鬧的時候當屬每年的除夕夜,男女老少總是早早地吃過年夜飯,不約而同地從家里帶來舊木板、舊篾具和柴火等,來到“八字”內,圍坐在一起燒篝火,拉家常,展望新年愿景。人們直到深夜才肯回去睡覺,篝火則一直燒到天亮,寓意“除舊迎新”。 環山亭內聚愛心 環山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洪水沖毀,三年后重建。它以石砌拱橋為底,上部為木質結構長廊,兩邊設木柵欄長椅,做工精巧細致。雖歷經風雨的剝蝕,積滿了人世的滄桑,卻依然顯得恢宏壯觀,氣勢非凡。《環山亭記》有載:“觀是間環水皆山也,圖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面而是亭,適當其缺?!惫嗜∶碍h山亭”。 今年6月,村民在省人社廳退休干部葉孫德的帶領下,自籌資金8萬余元,并投工投勞對環山亭進行如故修復。9月23日,環山亭又以曾經的恢宏面貌展現于世人面前。當天就吸引了上百人到此參觀。史料記載:“凡亭之設,原利行旅之息肩,與農夫之所,避風雨者也,若以便于行旅,車塵馬跡之交,暫可駐足。”“我們小時候,不管是砍柴,還是采豬草,經過時,都要在這個亭子里休息,有時幾個小伙伴還要在這里玩游戲?!币殉黾薅嗄甑娜~蘭鳳對此亭還印象頗深。 “原來在亭的東頭設有神殿,供奉‘五顯佛',據傳十分靈驗。”83歲的老人葉康田告訴記者,曾經,閩北山區土匪猖獗。某天,一股土匪闖入葉山村口,此時,五顯佛大顯神威,瞬間各個路口站滿身穿鎧甲的士兵,眾匪徒嚇得心驚膽戰,落荒而逃,鄉親們幸免于難。這一事也啟發了村民的尚武精神,一時間全村掀起練武熱潮。后來,葉芳苞、葉芳樽都考中了清代武舉人。 葉氏宗祠顯功德 葉氏宗祠是葉山村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元代后期,清順治年間被兵火焚毀,于乾隆二十九年重建,為二進式建筑,建筑面積330多平方米,前廳原為戲臺,中間是天井,后為祖廳,正殿上方懸掛著“南陽堂”匾,殿中供奉有葉氏歷代先祖1000多個靈位。 此乃百年未創之祠。《葉氏族譜》記載:“朝山拱翠,方池倫回,登其堂,上棟高峻,下宇弘麗,龐內而兩廂俱美哉,奐飛云動飛,耀目爭光,巍然拔地。”祠前有一方清池,叫“墨斗池”。村里的長者說,正因有這方“墨斗池”,村民學任何手藝,出師都特別快;讀書者,年年必有人高中。這不,在葉山,先后就出過兩位進士,兩位武舉人。其中,葉文炳便是宋淳熙甲辰年進士,初任晉江薄,官至奉議郎。他自幼勤奮好學,對國學有著有深的造詣,尤以理學見長,為朱熹浦城十三子之一,與真德秀成為同門師兄弟。為官后,他剛正不阿,操守清廉,愛民如子,還經常致書請教朱熹,如何居官臨民。他常說:“貪自欲始,百爾皆欲,如意不受,賂安從得,正本清源,乃吾儒之功用也?!比ナ篮?,真德秀親自為其寫下墓志銘??h志有其傳,事跡載入《四庫全書》和《中國人名大辭典》。 在葉氏宗祠正殿兩側,至今依然懸掛著葉文炳等葉氏先祖杰出人物的畫像,供后輩子孫瞻仰,勉勵他們勤奮好學?!翱赡苁鞘茏孑呌绊懀~氏子孫總有好學之人。”村支部書記葉昌庭告訴記者,近年來,葉山村每年都有兩到三個高中生考入本科院校。 美麗葉山好前景 “葉山村世代賴以生存的有三大產業,一是農業、二是林業、三是撈紙業?!贝逯魅稳~定德說,在開基后的數百年時間里,這里缺少良田,沒有特色產業,人們生活艱苦。后來,葉山人靠勤勞的雙手開墾良田、治理荒山,興起了這三大產業,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葉山人。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這個古老村落,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交通環境卻成了制約這個高山村發展的一大瓶頸,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農產品運不出去,好的項目引不進來。“要想富,先修路?!背闪巳~山人的共識。在各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10年,從鄉所在地到葉山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完成硬化。 打開山門天地寬。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一批現代農業項目相繼落戶葉山。2012年,福建圣云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到這里種植高山云霧茶400多畝;去年,該村引進太子參種植50多畝;今年,從浙江省引進云海農業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一起參加反季節蔬菜種植……如今,葉山村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現代農業及生態觀光項目,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離開葉山時,古民居、古巷道、古廊橋配上古老的傳說,處處古風濃郁;千年樹,百年藤,四季果,山麓的竹林,河中的倒影,滿眼野趣盎然……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老村落,真有幾分讓人流連忘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