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城流韻
| 2015-10-08 11:23:35??來源:浦城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故鄉(xiāng)浦城,是出靚女的地方,素有八閩“美人城”之稱。 物華天寶,菁英蘊結(jié)。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的山區(qū)古邑,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素有“小蘇州”之名。閩越王馀善在這里筑漢陽城,東漢起建漢興縣,吳永安三年改吳興,唐武德四年更為唐興,唐天寶元年定名浦城。其中武則天執(zhí)政,稱名武寧,縣以國為號,天下唯一。小小山城得到傾城傾國女皇的青睞和獨鐘,令人感味謎思,美人城,讓你走近! 山城的女人靚麗,若丹桂之花。浦城盛產(chǎn)木樨樹,是全國的丹桂之鄉(xiāng),桂花為縣花,用紅木樨蕊制的桂花茶,為民間百姓獨創(chuàng),有著和胃理性、清心潤肺的功能,為世代盛傳的“開心茶”,亦是新春佳節(jié)的迎客茶。山城人愛桂花,女人有丹桂的魅力,翠柳眉間綠,紅艷露凝香,玉顏嬌媚,羞姿豐韻……中秋時節(jié),八月桂花開,你做客南浦,可見到俊俏的女人們,坐在明月瀉下銀輝的院子里,用根潔白的鵝毛一邊挑著顆顆木樨花蕊,一邊輕吟“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眼瞧她們的天生麗質(zhì),她們就會格格地嫣然笑著:“好看吆?”然后用纖手指向夜空萬里的月亮,說:“丹桂來自廣寒宮,我們都是嫦娥下凡的化身。” 山城的女人俊俏,也有美麗的傳說是享用了“神仙果”。你見市場上的“奈果”,色青紅,頭形小,故鄉(xiāng)人只叫“美嘴李”。據(jù)說孫悟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玉皇一怒之下把采桃的仙女和那些青桃一起發(fā)下凡間,正落在山城福地,在此繁衍生息。從此,這里不僅多了一種像桃似李的美容果品,而且女人們愈長愈漂亮,白凈的玉體,細嫩的肌理,貌若勝三春,桃花臉上紅。淑女們心靈手巧,紡紗織的布如云,飛針走的線似錦……仙女的下凡,驚覺了在縣城東隅仙樓山結(jié)廬修道的李陶真,騎鶴飄然而去,后人重建了迎仙樓…… 山城的女人漂亮,還有人云因“妙筆生花”所緣。浦城,人才蔚起,名賢輩出。據(jù)新編縣志查考,官宦有宰輔8人,尚書20人,侍郎21人,狀元4人,探科3人,進士172人,舉人191人,貢生528人,外任的知府94人,知縣127人。在“才子配佳人”的當時社會。外鄉(xiāng)的官人與文人,除了成家的外,大凡都會娶上一個比一個更漂亮的媳婦回家。曾任京師工部員外郎,很有文才的吳安持,就娶了相國王安石的長女為妻。兒時聽娘唱《月光謠》:“月光光,照蓮塘。送儂妹妹歸學堂。妹妹讀了圣賢書,長大嫁個狀元郎”……浦城民俗純樸,古風猶存。美婉的女人們,藝工也美,見她們用把小剪刀,疊好一張紅紙,剪下的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歌! 山城的女人秀美,歸真是故鄉(xiāng)的山水。家鄉(xiāng)父老們言,浦城是神奇的地方,但不神秘。武夷山脈延浦城銅缽山入境與仙霞山系匯合,丹山碧水,景勝風光。江淹夢筆賦書:“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理學大儒朱熹詩:“幾日春風未破寒,遠峰晴露玉漓岏。”所以這里,山青,水秀,人更美,源自一方山水養(yǎng)育一方人。 季溫氣候,四季分明的山城,空氣清新濕潤,是人間生活的“仙境”。以前人們喝的水,都是井泉之水,水明清澈,吸一口如瓊漿玉液。城內(nèi)城外,布滿了口口水井。如原市心街的深水井,后坊的清水井,珍珠山的狀元井等等,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的浦城兒女。從山城走到鄉(xiāng)村,你見那水靈靈,玉亭亭的妹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到田間地頭干農(nóng)活還是“半邊天”。 山城的女人嬌艷,是山里的優(yōu)質(zhì)大米。浦城大米,八閩之冠,人們視為餐桌珍品。市場上常聽人道:“浦城米育人養(yǎng)顏,讓孩子吃了長得美健!”此話不差,浦城的大米中,就有品種叫“美人紅”。 生于斯,長于斯的老人們都知道,六十年代前縣城街道的地理形狀,原來就是一座頭東腳西朝向的“美女城”。你瞧,仙樓山中的金雞嶺是美女之首,山下的橫街到直街是美人的右手,師姑街走下是美人的左手,市心街是美人的身段,前街和后街是美人的兩條長腿。站在西巖山看縣城全貌,仿佛就是一個儀態(tài)端莊的笑美人。據(jù)慶祝建縣1800周年《南浦賦》文載,原添燈樓到棋盤街市場前街頭和后街頭之間有一口水井,正是前人所說的“美女獻花”之地…… 正是浦城地靈人杰,南宋朝庭南移時,不少蘇杭的官宦人家,文人墨客,舉家遷入閩,在山城四鄉(xiāng)避亂隱居。同時,邊城之間的通婚聯(lián)親,促進了民間經(jīng)濟、文化往來和社會和諧。至今,你還可以見到山城人喜唱愛看的越劇戲……“窈窕女子,君子好逑”。一些娶了浦城女的外地朋友,學著走調(diào)的山城吳越口音笑說:“我是浦城儂的‘婿郎',但不是浦城腔的‘色狼'。” 美人城里的女人,心靈氣質(zhì)更美。著名的芝城之母,浦城練氏夫人,知書達禮,重德明義,嫁給貧寒書生章仔鈞為妻,章后被王審知封為西北軍營招討制使鎮(zhèn)守浦城。她隨子遷居建州時,借是南唐領軍將領的救命恩人的機會,設計保全了全州人民不被“屠城”,其義舉千古流芳,被宋仁宗追封為“越國夫人”。明朱棣皇帝贊她:“一門福慶皆陰德,千古猶稱練氏賢”。如今,新時代的山城又傳來美人美德的佳話,一位勤勞先富的農(nóng)家女,一次次捐款給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 祝福故鄉(xiāng),文獻名邦,美韻流長! (王德仁)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