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梯田
| 2015-08-17 15:36:24??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許是長在山里的緣故,對梯田總有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感情。時常在思緒定格的瞬間,那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梯田之景總能不由自主地鋪天蓋地而來,恍若間鋪滿了整個腦海,數不清到底有多少梯的田、也不知有多少田的梯。 印象中的梯田,在崇山峻嶺間連綿,在溝溝坎坎中延伸,或長或短,或寬或窄。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不過一畝,小的狀如簸箕,只能種一二行禾,可謂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過三丘"的碎田塊。梯田與梯田首尾相連,高低錯落,層層地依著山勢向上盤繞,順坡度塊塊遞進,與青山環繞著交相生輝。成片的梯田如漲潮的海,無數的田埂如海掀起的波紋,在一年四季里層層蕩漾開,鋪了個漫山遍野。 最美的莫過于山間有層次的梯田了,田,一層層從上往下疊,彎彎曲曲;梯,一級級從下往上壘,高高低低。如果坐在山岡上,悠閑地遙遙俯瞰這些原生態梯田,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總能欣賞到它優美的線條所散發出的迷人氣息。近處梯田清秀而靈動,遠處蜿蜒而華麗,如一首詩、一幅畫,充滿了詩情畫意。清晨,光芒萬丈的太陽射著金光,那些彎彎的梯田都跟著泛起金光點點,在群山疊翠的萬山懷抱中象極晶瑩透亮的明珠,卻又祥和與寧靜。傍晚,晚風歡快地掀動金燦燦的稻浪,晚霞輝映著層層梯田,而人如同梯田山水畫中的人物,在梯田的旋律里,體味晨出晚歸的老農與梯田的默契與溫馨。 春耕秋收,昏晨力作,梯田里是尋不出一寸閑置的土地,似乎每天都零星地有人在勞作:犁田、砌埂、削壁、灌水或牛拉。儼然,這些梯田就成了鄉村風景畫里美妙的一筆:牛在前面拉著犁頭,農夫在后面掌著犁把,翻動著一彎田里的金光。夕陽下斜照著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老農,隱約還可聽到農夫的吆喝聲和嘩嘩的犁田聲,一聲聲傳入耳里,仿佛在看一部有聲的電影般。 梯田,展現的不僅僅是美如畫、潑如漆的人間仙境,更承載著祖祖輩輩的生產與生活。白居易的一首詩里說道:"泥秧水畦稻,灰種畬田粟"。可想而知在低而平的地方種水稻,并能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老農們的確要在筑埂開田、向高山要糧中花盡心思。于是獨特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奇跡。從那梯田的古今,千年的奇跡,我們欣賞到了"小山如螺,大山如塔"的壯麗景觀,也讀出了勤勞質樸人們的堅定與執著。 今天,梯田還保留著它原有的古樸與純真,一階階田間,一塊塊田地,滋潤著這里勤勞的、善良的每個人,就這樣一代又一代與歲月對話,與梯田對話。在堅守的梯田里,農民在烈日下赤腳在田里耕種,農村婦女春天里每天種一畝半地的秧苗,美過任何詩句和畫卷。 聽說,村里的青壯年紛紛走出大山去大城市闖世界了,留守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婦孺。但我相信,只要村子里還有人,祖輩們開墾出的梯田,還會在春天里盛滿清泉、在夏天里掀起綠浪、在秋天里翻起金海,永遠不會荒蕪!(王小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