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祖歸宗
| 2015-05-04 15:20:25??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他叫李光。由于家庭貧困,9歲時加入紅軍隊伍,跟隨部隊征戰15年。這15年來,李光從沒忘記要回到家鄉,認祖歸宗。 李光離開家時年齡尚小,對家鄉的記憶十分模糊。他忘了自己的家是哪個縣、哪個公社、哪個生產隊,只依稀記得那里群山環繞、綠樹成蔭,他們村用方言叫“江村”。新中國成立后,李光開始了他認祖歸宗的艱難歷程。 起初,李光滿懷希望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日報》投了尋親啟示。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窗外那飄落的樹葉,回歸大地。然而,窗外樹葉長了又落,李光依然沒有家人任何消息,只能守著窗外滿地的落葉。記憶中,李光對福建省崇安縣印象最深。失落的李光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多次向崇安縣投遞了信件,但每封信都因查無此村此人而被退回。看著一封封被退回的信件,李光幾近絕望。 不知不覺,李光離開家近三十年,對家的懷念更加深切了。他又一次給福建省崇安縣人民武裝部寫信,表達自己認祖歸宗的急切心情,并附上記憶深處家鄉地形簡圖。當時的人武部將這封信轉交給了縣委。縣委對此非常重視,將李光的信和簡圖復印了90份,發到每個生產大隊,同時在縣四級干部會議和縣團代會上講了李光的故事,要求參會同志會后到各村尋訪。 又是漫長的等待……終于有一天,一個叫李春林的人來找李光。李春林說,他來自浦城縣楓溪鄉上村。當李光聽到“上村”這兩個字,腦子里嗡的一聲,差點昏厥過去。這不正是他家的村名嗎?喉嚨不知被什么堵住,許久才回過神來。李春林說,他嫂子有個兒子年幼時當紅軍去了,一直杳無音信。說他是春字輩的,所以叫李春林,而李光應是盛字輩的。此時,李光眼里浸滿淚水,因為他原名李盛福!以此推論,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的叔叔。 終于找到自己的親人!李光忍住激動的心情,控制住情緒,告知眼前叔叔自己只是李光委派的戰友。李光是學醫的,此時已快四十,家中的老母親必然已是白發蒼蒼,所以暫時隱瞞身份,避免老母親過于激動。 第二天一大早,思鄉心切李光一行人翻山越嶺來到浦城縣楓溪鄉上村。眼前的家鄉陌生而又熟悉,李光來不及欣賞秀麗風景,直奔自己家。終于回家了!年邁的母親早已站在家門口焦急等待。當母親看見李光走來,情不自禁地叫出李光的小名“福米”。李光不知如何是好,不敢答應,反倒說:“我不是福米”。老母親一口咬定:“你是福米,我的兒子,我認得。” 是啊,血終究濃于水!縱使三十多年未見,依然能一眼認出自己的親人。縱使離家三十多年,依然能找到回家的路。 1964年10月8日,李光認祖歸宗。(馮勝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