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村大棚基地的“喜與憂”
| 2015-03-30 07:56:56??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6日,記者來到浦城縣管厝鄉官田村的百畝大棚蔬菜基地。 “大棚是村里建的,今年還免費租給我們。”正背著噴淋裝備給辣椒苗澆水的村民周利華說,雖然辣椒剛種下去,效益還看不到,但他了解到,1畝的大棚辣椒和普通的相比,1年至少增收1萬元。 隨行的村主任鄒水財介紹起這個大棚基地的由來——“去年,村里種草莓的幾個農民希望村里幫他們建大棚,我們村干部就去縣里農業局了解情況。起初想建50畝的大棚,后來大家一商量,既然要做就做大,搞個100畝,讓村里人不僅種草莓,還可以種各類蔬菜瓜果。” 可去哪流轉這100畝土地?村干部多次組織召開村民小組、小隊協調會,最終向村民租到了100畝地。 地有了,建大棚的錢從哪來?建1畝大棚的成本要4.1萬元,100畝就要410萬元。村里從農業局、移民局等單位爭取到了農業大棚補助資金200多萬元,剩下的資金缺口由村里的兩家農業合作社向銀行貸款支持。 大棚在去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支部考慮到部分村民對種大棚蔬菜尚有顧慮,于是免費讓村民使用大棚一年。現在村里有100戶人加入大棚種植,共86個大棚,種有草莓、芋頭、長豇豆、南瓜、空心菜等十余種農作物。 “大棚草莓已是第三批了,之前的兩批長勢喜人,農戶們大約每棚賺了1萬元,但這批次草莓長了好多畸形果,還有的只開花不結果。”鄒水財說,前幾天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到草莓棚,認為除了天氣原因外,也可能是村民打掉太多草莓葉,導致草莓無養分生長。 “我們村沒專業的技術員,種東西都是靠自個經驗,這次也不知錯在哪里。”草莓大棚里,看著稀稀落落的草莓,村民們愁眉不展。這次的種植失敗,讓他們體會到雖然有了硬件,但“軟件”沒有跟上也是不行的。 “村里給我們引進了一臺以色列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但專業人士指導,我們都不會用,只能拿來澆水。”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就希望能請一個專業的農技員來指導大家種植,真正發揮大棚和這些現代化設備的作用。(徐陸鋒 朱宇 吳勇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