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村里的“甜蜜事業” 凝聚了養蜂人的酸甜苦辣
| 2014-12-31 08:45:23??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鄧忠衛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養蜂一直被人形象地稱為“甜蜜的事業”,但在這甜蜜的背后卻凝聚了養蜂人的酸甜苦辣,這也許就是這些“味兒”使得養蜂人的蜜兒更加甜。在富嶺鎮山路村就有這樣一對父女,他們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讓自己過上“甜蜜”生活的同時,也引領著村民走上“甜蜜”致富路。 近日,記者跟隨縣科協來到山路村送科技下鄉。“這次送科技下鄉是山路村打了申請報告,一定要讓我們請專家來為他們答疑解惑。”縣科協負責人說。這時村委會的會議室里已是人頭攢動。“今天來的不止是我們村的,連浙江的養殖戶都慕名而來呢。”活動的邀請人阮建青向記者介紹道。 今年59歲的阮建青從09年開始養蜂,剛開始他只是將養蜂作為一種休養生息的活動。“原先我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病,最初養這些小東西,為了鍛煉身體,沒想到養了這些年,身體也越來越好。”阮建青告訴記者。要想養好蜂,先要有好的蜂源,為了得到好的蜂源,自己不知多少次到深山的森林、巖壁上去找野蜂群。有了好的蜂源,還需要科學的養蜂技術。最初阮建青為了摸清野蜂群的規律,把蜂群馴化,經常被蜜蜂蟄滿頭包。但生性倔強的他,覺得不應該被這點小困難擊退,于是常向村里老蜂農請教,加上自己的不斷摸索,終于總結了自己一套“阮氏”養蜂經驗。“現在跟我一起學習養蜂的有30多人,雖然我養蜂時間不長,但是大家都說我的蜂養的最好”。說這話時,阮建青的臉上寫滿著自豪。 隨著養蜂的漸漸深入,阮建青發現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的作用與它們的體積不成正比。“我看到報紙上說,蜜蜂如果養的好,不僅僅是自己能夠收獲財富,也為我們的生態做貢獻。”阮建青說,因為蜜蜂在采花粉的同時,也進行了花粉的傳播,使得莊稼生長的更好、附近的植被更加旺盛,有效保護了生態自然環境。于是阮建青便想組織周圍的村民一起來養蜂的想法。 “在跟著父親養蜂前,我做的是菌類生意,現在成立了養蜂合作社,就希望能夠做好,帶領鄉親們致富”。阮偉平說。今年34歲的阮偉平,2000年從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后本有機會留在一家國企工作,但是由于天生手疾,讓她與之擦肩而過。回鄉后阮偉平并不氣餒,她先是到上海學習經營五金,并與朋友在上海開了一家五金店,直到08年回鄉。沒有成立合作社前,阮偉平只是通過身邊的親戚朋友幫忙銷售蜂蜜。獲知父親想把養蜂做大做強后,便支持父親成立了前洋溢琛源蜂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了50多名成員,年銷售蜂蜜1萬多斤,銷售額達100多萬元。(朱若冰)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