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忠信鎮打造“三江源”生態鄉鎮
| 2014-11-28 10:52:11??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鄧忠衛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1月28日訊(記者 吳楊珠 通訊員 王樹瑜 吳勇君 袁野)初冬雨后,群山疊翠,云霧繚繞。閩江源頭的柘溪流域,道道攔河壩,條條綠色長廊……這是浦城縣忠信鎮給筆者的第一印象。 忠信曾是“挖礦鎮”、“養豬鎮”,如今成了“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和省級生態公益林31.2萬畝保護完好,生態公益林面積居全省鄉鎮第一;森林覆蓋率83%,居全省鄉鎮第二。近年來,該鎮保護好“三江源”生態,依托烤煙、油菜、油茶、茶葉等綠色產業,找到了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之路。2013年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755元,同比增長12%,農民生態經濟收入占總收入的80%。 忠信鎮地處“三江源”,水注閩江、浙江錢塘江、江西信江。全鎮有林面積56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31.2萬畝,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 “家底”豐厚,但“生態”吝惜。“忠信優勢在生態,出路在生態,干部責任在生態!”鎮黨委書記裴揮軍說,近年來每年林木采伐量由原來的3萬多立方米降至2000立方米,實施封山育林,關閉燒炭窯近百座,取締所有木材加工廠。在保護森林資源上,建立一整套“砍少種多”、“種多有獎”、“護林防火”等機制。今年新造林1102畝,砍伐只有200余畝。在每個村配備護林員常年輪流巡山,進行林木病蟲害、盜伐濫伐的巡查,僅坑尾村森林管護資金每年要花5萬元以上。 在抓好綠色植被的同時,忠信鎮注重抓水保土保工作。該鎮分管水利的武裝部長曾建國介紹,近兩年,該鎮在水土保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河流治理等方面先后投入1400多萬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00多公頃,封禁山林1340畝,建設攔河壩6座,排洪溝5.4公里,機耕道4.67公里,水庫除險加固2座,小山塘加固50處。近期,投資860萬元的“旱澇保收項目”已完成招投標,馬上能開工建設。大源寺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投資275萬元,與封禁補植同步進行,不僅可以治理水土流失,還能增加林草植被覆蓋率。坑尾村打造生態水利風景區,種植紅豆杉5000多株,種植涵養水源的樹種100多畝,投入18萬元建成了7個攔沙壩,既能防洪,防止水土流失,又成了村里的一道亮麗景觀。 該鎮立足“一村一品”,主抓油茶、油菜、煙葉、茶葉等“兩葉兩茶”發展,建立了萬畝油茶、萬畝油菜基地。基本取消養豬散戶,做大龍頭山生態養豬場,全鎮3000多養豬戶“轉產轉業”種植油茶、油菜、高山茶葉共1.5萬多畝、林下養蜂500多群。不惜關閉一家選礦廠,引進2家茶廠,提升原來1家茶廠,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1.1萬畝茶產業發展。 傳奇福清山,坑尾馬跡茶,雄渾畢嶺關,古道蘇州嶺,上同一百間,三江水源地,“醉”美在忠信。目前,忠信鎮正朝“探閩越古道、尋三江之源、觀林海奇峰、品馬跡霧茶、緬紅色熱土”思路發展休閑文化旅游產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