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故事會]黨溪篇
| 2014-10-22 10:04:34??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鄧忠衛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溪”村名的由來 揭東曉 管厝牛鼻山地區溪山環合,水系交織縱橫,資源豐富,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后因東海龍王十三子小黃龍常常興風作浪,洪水沖垮了河堤,沖跨房屋,毀壞田園。先祖們只好一次次新建堤壩,重建家園。先祖們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誓死保家護園的精神感動了上天。玉皇大帝下令把小黃龍關進了龍宮。從此,風調雨順,溪水在堅固的堤壩前溫順繞行。因村子是在一次次與洪水作戰才得以保存的,于是人們就取名“擋溪村”。后因擋溪村民為紅軍送糧送鹽,為黨和蘇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此,“擋溪村”就改成了“黨溪村”,并沿用至今。 紅軍洞的故事 趙真友 黨溪茶坪有一座高及云端的礦山,歷朝歷代來此采挖銀子的礦民給山體遺下葫蘆串一般的銀礦洞。一九三五年秋,被打散的紅軍挺進師二縱隊,在國民黨反動派狠追死剿下,被迫躲進了那高山上的銀礦洞。礦洞不見天日又缺吃少穿,紅軍戰士身負重傷,境遇艱難。后來,黨溪村民偷偷地給紅軍送糧、送鹽,傳消息,打掩護。盡管國民黨民團對黨溪、茶坪一帶進行前所未有的圍剿,但是駐扎在黨溪茶坪山頂礦洞的戰士們卻十分安全,最后終于勝利突圍。 如今,人們就把紅軍藏身的銀礦洞為紅軍洞。 南長灣大捷 --趙真友 1936年4月,遂浦龍三縣反動地方武裝,對江山、遂昌、龍泉、浦城邊境的紅軍進行圍剿。敵人采取移民并村,燒、殺、搶、掠的辦法切斷群眾與紅軍的聯系,企圖徹底消滅紅軍。5月,紅三縱隊到達黨溪境內火燒敵人的碉堡,隱蔽在深山中的紅軍見敵人碉堡被燒,立即下山與三縱隊匯合。第二天,大部隊向東坑橋進發,路經青草洋時又遭遇敵軍兵團。在紅軍主力聲東擊西的戰術下,在歪頭山下的南長灣伏擊敵人,不到半小時就將敵保安團打的落花流水。這就是歪頭山南長灣的戰斗。 楊文廣怒劈來龍崗 --趙真友 黨溪茶坪的來龍崗,山勢險峻,東接大福羅,西連古泉山,山崗相連,蜿蜒逶迤,山清水綠,森林茂密。 宋代,村子里出了一個惡霸獨眼龍。獨眼龍偷雞摸狗,敲詐勒索,無惡不作。后躲避官府鎮壓,集結一批地痞無賴上山當起了山大王。朝廷派楊文廣率兵來剿匪。楊文廣來到黨溪,由于不熟悉山勢地形,幾個回合下來不見獨眼龍人影。后來楊文廣通過明察暗訪,在風水先生指點下,帶兵前往來龍崗,在山澗外噴狗血,突見山澗上冒出一座石板橋。楊文廣騎馬過橋與獨眼龍大戰,最后替天行道,揮劍斬了這個作惡多端的山寨王。 如今,來龍崗上還有一座被劈開兩半的山峰,山峰之間還架著一塊鬼斧神工般不經雕鑿的石板橋呢! 金扁擔 銀坑洞 謝榮華 宋朝,南浦溪上游的黨溪村賊寇作亂,朝廷命楊文廣征剿。而這是一座高及云端的礦山,歷朝歷代百姓來此采挖銀子給山體遺下葫蘆串一般的銀坑洞。楊文廣率官兵登上山頂卻見兩座巖石間橫臥一條石梁,人稱“金扁擔”。兩崖之間一條青龍,張牙舞爪,眾將士不敢上前。楊文廣一槍朝兩崖之間戳去,金光一閃槍頭寸斷。楊文廣不明緣由卻不服輸,于是抽出佩劍一躍而上,將坑洞上方一塊凸起的巖石齊整整地砍了下來,崖壁上鮮血自流。卻正是賊寇蜂起的血脈所在。此后,南浦溪上游的盜賊再也成不了氣候。 如今,你只要來到金扁擔銀坑洞前,仍可以看到崖壁的楊文廣著劍處,在淌著殷紅的鮮血呢! 仙女池與曬衣巖 祖碧霞 黨溪村北側東西坑的大峽谷,沿線有十來處瀑布群。其中一處瀑布順山勢而下,臨水的崖壁處有一個圓潤的水池,像是一把躺椅,底處則是一個九米見方的天然的浴池。 據說,這是天上王母在侍女慫恿下私下凡間,來到“黨溪”這地方。王母見此勝景不覺停下了腳步,因貪圖泉水清冽退衣沐浴。為躺著舒適便用玉指在水流最湍急處搗了一個圓潤之所,舒展四肢。而侍女為晾曬王母的羅裙,便把水池向陽一側灌木盡數掃平,化作一塊巨大而平整的巖石。王母與侍女在池水中玩耍嬉戲,天色漸亮時匆忙離去忘了將那躺椅與曬衣巖變回去,從此留在人間。此后,這汪泉水就被人們稱之為“仙女池”,旁邊那幾十丈寬闊平坦的巖石,就被稱為“曬衣巖”。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